同频互动促教研,教学路上共成长——初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同频互动学习
2023/4/26 8:59:41 阅读:85 发布者:
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新课标如何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2023年4月18日上午9:30,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牵头,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同频互动线上学习培训。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闫永清老师组织全市初中数学教师线上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0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以《数轴》为例
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一中学郭磬瑜老师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数轴》这一节为例,通过分析单元课标要求、对应她在新课标要求落实的核心素养、单元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制定等环节向我们细致地讲述了她是如何具体实施这节课的教学。
郭磬瑜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应用中评价问题为逻辑主线,在情景线中创设问题链,在活动线中引导学生逐步寻找方法链,在形式线中得到具体应用评价的方式链,每一个环节对应着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具体的落实,也有分层和多维的评价,一步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为老师们提供了非常细致的范例。
0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以《比较线段的长短》为例
第二个环节由包头北重一中李海峰老师以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比较线段的长短》为例,就这一节课在教学中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给我们进行了清晰、具体的讲述。
李海峰老师指出,这一章主要研究的是最为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几何对象的研究大多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接着李海峰老师给出了本单元的知识架构,对整个单元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分析指出,本单元以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创设情境出发,沿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支撑的教学路径逐步前行,给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把握教材提供了参考。
李海峰老师从本节课在初中数学知识框架中的地位、结合学情,应该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从情境引入,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应用,开拓思维、课堂检测和课堂小结六个环节逐一展开详述,并对应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进行了非常具体的分析,最后李海峰老师就自己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特别细致的教学评价及反思,为我们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导向。
03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点评
——以《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为例
第三个环节,由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吴宝岩老师对以上两位老师的说课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分析进行点评。
吴宝岩老师重申了核心素养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吴老师就“三会”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吴宝岩老师在分析中指出,我们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向素养导向,也需要有效地实现素养导向,立足于“四基”、“四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关注数学的学科逻辑,关注学生的生活逻辑,处理好学科与现实的关系,打破学科结构,从学生的成长与现实生活的角度重构教学内容。
吴宝岩老师的分析从理论上给我们理解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支撑,让我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0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由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罗庆明老师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并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罗庆明老师列举出了从2000年之前的课标到我们最新的课标的变化,指出了课标在逐步地变化,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逐步变化,所以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导向是顺应学生认知和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的。
接下来罗庆明老师就理解课标、把握要求,从“领域”到“主题”单元整体设计,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和单元备课的基本步骤五个方面具体地给我们进行了指导。针对每一个部分,罗老师都给我们结合上面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从理论高度到具体教学实施的分析,使我们更准确地感知并学习到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和外延,受益匪浅。
历时两小时的培训学习,老师们更加深入学习了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对所有数学教师又是一次业务的升华。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