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温州瑞安:深化微项目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2023/4/25 17:36:11  阅读:109 发布者:

深化微项目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记瑞安市莘塍塘下小学科学教研联盟

40学时培训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四月芳菲始,花开正当时。为了落实小学科学的素养,促进微项目学习,2023411日,瑞安市莘塍塘下学区小学科学教研联盟40学时培训活动在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学校阶梯教室开展。莘塍和塘下学区共56名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活动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小学科学微项目学习实践”这一主题,主要从“课例展示、观点报告、活动总结”三个环节展开。

01

课例展示

首先是由塘下镇海安学校的陈慧惠老师与三(2)班的学生一起为观课的老师们展示了课例《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陈老师课前借助KWL表,对学生前概念进行调查,通过创设真实而又趣味的情境“为蚕宝宝设计蚕屋”,同时设计“优秀蚕屋设计师”的情境身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关蚕的相关知识和饲养需求。在教学环节上,陈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设置了两个闯关关卡——了解蚕和设计蚕屋,利用项目评价量表让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认识、反思。

紧接着由塘下镇鲍四小学的陈弋子老师与五(4)班的孩子们为观课老师们带来课例展示——《解决垃圾问题》。 陈老师结合校园实际垃圾情况,创设招聘“校园垃圾督察员”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督察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接着,陈老师利用课前校园垃圾情况汇总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垃圾可以减少,进而汇总出部分垃圾可采取资源化和减量化的方式处理。活动中,学生注意到调查过程中垃圾混装的情况,而且发现这种现象不利于回收再利用,由此提出垃圾分类。最后让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自己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争取获得”校园垃圾督察员”的称号。

两堂课既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在课后,陈慧惠老师和陈弋子老师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作课思路以及他们在微项目化教学上的困境和实践经验。

02

观点报告

第二环节,由塘下镇海安学校的黄晨芝老师和塘下学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吴一锚老师分别就微项目化教学展开观点报告。

黄晨芝老师针对第一堂课,作《微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探索》的专题报告。黄老师从微项目学习的特点入手,指出微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微内容、微问题、微任务、微评价”四个环节。黄老师根据四个“微”环节,结合第一节教学课例,提出基于新课标和教材把握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和设置驱动型微问题、设置关注学生体验和反思的微任务等策略,开展微项目化教学设计。同时利用KWL量表、项目过程评价表、学生活动评价表,将角色扮演与驱动问题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在设计、反思、再设计中,达到主动积极体验项目、建构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吴一锚老师在《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中评价的设计与思考》的观点报告中指出:“评价是用来判断和评估结果或帮助进行决策的方法。而教师对评价的意识淡薄、评价的设计与目标匹配不足是目前评价设计的困境。”吴老师结合《解决垃圾问题》一课,指出微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设计应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取向,凸显4C能力发展设计。同时借助“量规”保证学习的一致性,引导学习进程。还可以利用KWH表、元认知和新情境作为支架,使评价贯穿全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将课堂评价从“概念发展为目的”转向“学生能依据标准进行学习、互评与反思”。

03

活动总结

活动的最后,由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何育明老师进行总结。何老师肯定了本次研修活动的意义和成果,对于微项目学习,他指出老师们应当基于课标,立足学情,创设真实情境,优化评价方式,落实核心素养。同时何老师认为,将一节常规的科学课堂以微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展现是一次教学的创新,此次研修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为老师们在今后有效实施微项目化学习播下一枚火种,期待老师们将理论付诸实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本次活动培训,老师们对微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微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相信老师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微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中。

- END -

来源:瑞安小科公众号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