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松原市宁江区召开“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会
2023/4/25 16:23:50 阅读:135 发布者:
根据《吉林省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扩大“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项目与“三个课堂”应用成果,搭建城市与农村、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帮扶平台,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宁江区的实际情况,4月11日宁江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在第六小学组织召开了宁江区“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会。
会议由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麻彦庆校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区教育局秦慕华副局长、督导室唐立萍主任,科技信息科、小教科、装备办等相关科室领导教师,教师进修学校麻彦庆校长,电教部、小学部、继教部、干训部、编辑部全体教研员,第六小学、毛都小学业务领导教师,共计100余人。
会议共有三项议程。
一、方案解读
会议伊始,区教育局科技信息科顾纯刚主任对《宁江区“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读,介绍了宁江区“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建设项目的内容:(一)优化应用环境,(二)强化资源应用,(三)提升专业素养,(四)发挥引领作用。
二、同步教研
为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电教部对第六小学与毛都站镇锡伯小学、奔布来小学两所村小结对帮扶予以一对一指导,探索出“集体备课+互动教学+研讨点评”的同步教研新模式,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精准帮扶落到实处。
(一)集体备课
第六小学刘艳波老师主持了此次远程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林雪首先对《威尼斯的小艇》进行了说课。随后,第六小学语文教师、锡伯小学语文教师、奔布来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乡村学校的学情分析、学法教法的预设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教研员王轶群逐一解答,并鼓励老师们多学善思,备课时,围绕语文要素,换位思考,从“学生学”的角度定位目标和重难点,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互动教学
第六小学林雪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思路清晰,通过抓重点词语和语段,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特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三个课堂的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或是感情朗读,或是认真书写,亦或是小组合作学习,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这样的互动教学基本实现了硬件同标准、师资同要求、办学同品质,让乡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同样的优质资源。
(三)研讨点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课后,第六小学的语文教师和锡伯小学、奔布来小学的教师打破空间的壁垒,云端交流,共同进行了反思研讨。林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老师们也对课堂中出现的多频率的“读”进行了热烈讨论,对此教研员王轶群予以肯定,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建议:一要明确核心目标,二要确定核心任务,三要设计核心问题,四要注重提升核心素养。
三、总结部署
区教育局秦慕华副局长在会上做了总结部署。他讲了三点意见:一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二要落实责任、压实任务,确保工作有效实施;三要携手共进、协同发展,谱写宁江教育新篇章。他希望各校以结对帮扶为契机,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扎实工作,深入钻研,为宁江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进修学校麻彦庆校长对此次启动会做总结。他充分肯定了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会为今后的“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开启了一扇窗,打开了一道门,他希望第六小学和毛都站镇两所村小能够深入研究,广辟思路、积累经验,为区域内“互联网+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全面铺开提供宝贵经验;希望第六小学与毛都站镇两所村小乘着互联网时代的大船,厚积薄发、扬帆远航,共同谱写宁江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转自:“吉林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