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课堂,助力内涵发展——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系列研训活动之基地校展示活动!
2023/4/25 16:13:10 阅读:87 发布者:
4月20日上午,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系列研训活动之“聚焦智慧课堂,助力内涵发展”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校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举行。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彭斌,黄埔区教育局副局长罗玉,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熊玉珍,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资源部主任陈文红,广州市电化教育馆信息化应用推广部高级教师罗航,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雷旭,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金鑫,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的培养对象、黄埔区部分中小学教师、广清结对学校清远佛冈县水头中学教师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活动同时线上直播,线上观看人次达到2729人。
主持人王春瑞老师
活动现场
专家们首先参观了我校“人工智能体验创新中心”的“7+1”特色实验室。
随后,学校陈斌洁老师、庄晓华老师、吕根秋老师、陈东滨老师分别展示了4节精彩课例。
课例展示之后,在活动集中环节,黄埔区教育局罗玉副局长、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雷旭副院长先后为活动致辞,樊彩英副校长就学校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汇报,特邀专家们以沙龙形式与老师们交流讨论,彭斌馆长最后总结发言。
罗玉副局长致辞
雷旭副院长致辞
樊彩英副校长作主题汇报
课例展示
专家沙龙
我校“人工智能体验创新中心”的“7+1”特色实验室打造了教学多场景,有利于探索更多教育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落地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学校打造科技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课现场
课例展示中,陈斌洁老师执教二年级科学课《观察与比较》,这是我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次尝试。课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将我校人工智能特色校本课程无屏实物编程巧妙地融进科学课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精心、巧妙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协调统一性。同时,课例也充分利用希沃平台,用信息技术为课堂赋能。
庄晓华老师带来中考英语话题复习课——Topic 4 Health。庄老师运用点阵笔与希沃平台等信息技术赋能英语课堂。她在课前布置了前置作业,并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课堂中,她运用点阵笔平台实时收集全班学生的限时小测答卷,并进行抽样对比讲评。此项课堂活动针对性强,课堂效率高。在听说训练过程中,她通过点阵笔视频显示优秀笔记的思维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速记能力。在润色作文部分,她运用希沃多屏融合联通的手段进行写作技巧的点播。
吕根秋老师执教六年级人工智能课——《智慧种植园——智能识草》。本课程以学生自己拍摄的智慧种植园介绍视频为引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思考如何解决,并在实践中验证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吕老师通过运行程序、调用AI模型、启用摄像头实现“智能识草”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探索技术更多的应用。
陈东滨老师讲授八年级《压强》。陈老师的课程从重物压在刻度尺上,使刻度尺发生形变为切入点,巧妙引出压力概念,同时利用纸笔智慧课堂,将学生的作图过程实时的呈现出来,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作图信息,落实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陈老师还通过钉子数目不同的钉板压橡皮膜,分析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实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橡皮膜形变的程度更加清晰和便于观察。本次纸笔智慧课堂,伴随无感采集,协助分析学生的做题的正确率,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了提质增效。
专家们充分肯定我校在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教学情境等方面紧扣办学理念,技术运用适切,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新的信息设备成为教学手段和工具,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专家们同时指出,老师们要继续拓展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进一步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帮助学生成长。
专家听课
最后,彭斌馆长为学校年轻教师们提出宝贵的“成长建议”——“主动拥抱变化 实现自我成长”。彭馆长从主动拥抱变化、坚持自我规划、提升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跨学科合作与磨课、主动融合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成果输出意识、多读书、多写小文章、多分享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最后,彭斌馆长指出新课程、新教材需要全科思维、全科视野,数据产生后需要变成教学资源,“教学评”需要不断螺旋式上升形成闭环。
彭斌馆长总结发言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作为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基地学校,全体粤实人将积极探索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转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