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逢春当扬帆,交流促成长——青岛市“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暨“边学边实验”研讨会在莱西姜山泰光中学举行

2023/4/25 14:05:55  阅读:114 发布者:

初春暖意浓,教研意正浓。2023322日上午,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28年研究成果“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应用研讨会暨青岛市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研讨会在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成功举行。莱西市全体八年级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莱西市初中物理教研员李凯老师主持。

环节一:“边学边实验”课题公开课

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浮力》一课,运用的教学框架是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双重五环节课前翻转模式”,即课前翻转五环节(制作体现浮力的实验)——课堂内化五环节(探究浮力相关知识)两个教学阶段。通过“整----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模式”搭建各阶段教学框架。课堂五环节伊始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体现浮力的小实验,贴近生活,为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利用“蔡加尼克效应:半途而废-重续前缘探究模式”和“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浮力的积极性并形成学习目标。在研究浮力定义时,运用“劳丹:问题-解决探究模式”,以“怎样能将乒乓球从瓶中取出”为切入点,运用“透镜式教学模式”设置小问题串,由学生自主总结出浮力定义。通过“华佗:类比-模仿探究模式”探究了浮力的方向。在浮力的测量方法探究中,运用“陶行知:行动-知识探究模式”,先让学生体验,感受浮力的存在,从感性认识入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测量浮力的方法。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运用“波斯纳:冲突-建构探究模式”由“苹果浮起来、李子沉下去”的现象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重的物体会下沉,轻的物体会浮起来;进而提出问题: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学生分组利用气球观察物体在液体中可能存在的状态,进而引导学生从受力的角度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依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思想,通过“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循循善诱,运用“李吉林:情境-引入探究模式”和“陶行知:行动-知识探究模式”,通过一系列与浮力相关的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边学边实验”,将浮力相关知识深深地建构在学生的脑海中。

环节二:青岛市典型经验交流

课后,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的王海霞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浮力”教学为例》的经验交流,从课标变化、学情导向、大单元教学意义、大单元设计方面展开交流。以“浮力”一章为例,从设计大情境、大任务角度,促进学生“做中学”。运用“梅文鼎:实际问题-科学问题探究模式”“劳丹:问题-解决探究模式”“拉卡托斯:问题-转换探究模式”“赫尔巴特:联合-系统探究模式”“奥苏泊尔:先行组织-联系探究模式”“辐射定律:轴心-辐射探究模式”等一系列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多样化探究模式,去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最后,李凯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即概念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并按照提炼大概念,转化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的流程进行设计和实施,进而打通学科知识通向科学素养的桥梁,从而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希望老师们深研课标,把握教材,读懂学情,提炼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研究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潜心研究,加强教研,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逢春当扬帆,交流促成长。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深度融合,发挥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

莱西市初中物理学科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2023-3-22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