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发展,落实素养目标
2023/4/25 13:42:51 阅读:102 发布者:
关注思维发展
落实素养目标
《单元视角下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二年级)
读书分享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宝安区西乡实验学校的黄华坤。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由刘善娜老师主编,周春萍老师写的《单元视角下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二年级)这本书。
全书介绍了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可操作方法,展示了大量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例子,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实践性极强。下面我将从作者简介、内容介绍、读书感悟这三个方面进行我的分享。
作者简介
主编:刘善娜,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多部专著深受一线教师认可。
作者:周春萍,高级教师,获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名教师,宁波市“王宽诚育才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等荣誉。主持、执笔或参与的10余项课题获省市级奖项,开设各级各类讲座、公开课30余次。
内容介绍
这一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二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概述,二年级上学期及寒假探究性作业设计,二年级下学期及暑假探究性作业设计。
探究性作业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知识关联类,实践体验类,思维拓展类,归纳整理类。
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为例,先对本单元原有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知道本单元分为五节课时,学生活动各有侧重,但是“量”时贯穿始终的。本单元的核心能力是量感和空间观念的培育,“表象”是重要的培育载体。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有以下4个要点:
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育量感。
2、认识厘米和米,强化表象,理解内涵。
3、认识线段,直观感知,强化可测量。
4、解决问题,利用表象,体会测量本质。
根据这些要点,在本单元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主要分为五份作业。以前两份作业为例:
1、统一长度单位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肯定有好多想法吧?拿起笔,开动小脑瓜,用自己的方式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吧,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在学生展示的作业中就有提到如果没有统一的长度单位,那就只能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比如我和妈妈用脚测量同一根竹竿的长度,我量出的有6足,妈妈量出的有4足。我比妈妈量出的还要多两足。为什么同一根竹竿,我和妈妈量出来的不一样吗?因为我的脚比妈妈的脚小,所以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大小。
生活中有专门的测量工具,使用非常便利,学生觉得习以为常,理所应当,感受不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这份作业引导学生用“当小老师”的方式思考:如果没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他们在生活中尝试、探索,再次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为后续其他单位的学习进行有效铺垫。
2、丰富估测参照素材的作业
身上的尺子。
同学们,你们的身上也藏着好多把“尺子”呢!你能用“米和厘米做单位”,说说你“身上的尺子”的长度吗?
要求:(1)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尺子。(2)把找到的“尺子”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来。
在学生展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手、脚、手臂等等作为测量的工具。更有些同学找到了生活中的长凳、地砖等作为测量的工具。
学生对自己“身上的尺子”长度有所了解,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估量,使估测更加方便,还可以通过找“尺子”,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描述身上“尺子”的长度这一过程,丰富学生对量的体验,培养数感,为后续的估测做铺垫,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
在本书中,还有结合教材的某些单元练习中带有实际情境的习题设计的探究性作业,包括测量实物,给人行道铺砖、求洒水面积等,也有一些跨单元的、探究性更强的作业,比如探究长方形是否周长越长,面积越大?学习估算时估算学校孔圣殿瓦片数、校训石有多重。学习统计时,可以统计爸爸妈妈做工作的、做家务的时间等。
从这本书中,我抓到了三个关键字,单元,探究性,作业。这三个核心词的最终目的都指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探究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思考,让每个学生都画出思考,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尽可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视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相关的探究性作业,通过探究性作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从而来研究学生,提升自己教学与育人的能力。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