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研春预放
共促成长满庭芳
四月,与春相拥,向着温暖不断前行。四月,春暖清和,群芳次第。
在草长莺飞、春意浓浓的芳菲四月,呼和浩特市幼儿园教学视导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12日,迎着温暖的阳光,我们走进和林格尔县第二民族幼儿园,共赴成长之约。
和林县教育局李利峰副局长、成职教股负责人苏计斌老师参加了现场视导。
图说幼儿园
和林格尔县第二民族幼儿园成立于2017年3月,坐落在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体育场北侧,是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31.9平方米。开设18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39名,教职工92人。
幼儿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创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幼儿园文化。秉承“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发展儿童”的办园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从教育环境、品格养成和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进行园所“润”文化的创设,建构幼儿园课程。将五大领域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培养具有乐观、主动、有爱、自信品格的幼儿,用爱和尊重,绘制幼儿美好的未来,做有温度的教育。
梳理预设思路 现场活动展示
方形侦探队 ✦
大班数学活动
展示教师:王佳琳
王佳琳,毕业于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9年入职于和林格尔县第二民族幼儿园,教龄4年。
教育感悟: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师生是一次美好的相遇。
课程描述:
教师创设“帮方形探长寻找丢失的图形”的情境导入,通过提供不同的破案线索引导幼儿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分步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分解与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用多种方法,将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组合成正方形。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建构幼儿对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学习经验,感受操作和拼摆图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折叠的方法将正方形分解成不同的图形,增进对图形的认识。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探索。
2.将图形移动、翻转、旋转拼成正方形,发现图形变换的奥秘,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图形拼拼乐 ✦
大班数学活动
展示教师:乌兰
乌兰,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入职回民区第五幼儿园。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市级、回民区级“优秀教师”,市级、回民区级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回民区“教学能手”,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一二等奖。获回民区首届幼儿教师风采大赛器乐类一等奖。
教育感悟: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让我们从心出发,用爱心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
课程描述:
教师出示教具七巧板激发幼儿兴趣,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点数认识七巧板中所有图形的数量及特征,感受七巧板中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图形组合范例,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图纸来完成拼图,在不同形式的操作过程中感受拼摆七巧板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看图纸完成七巧板拼图。
2.愿意动手尝试,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
现场活动评析 师师互动交流
话题一:
从“假的”说情景创设
在活动中如何体现课程游戏化?很多教师在预设活动时都会进行情境创设,现场展示的两节活动都进行了如此的设计。
第一节大班数学活动《方形侦探队》,王佳琳老师以“帮方形探长寻找丢失的图形”的情境贯穿活动始终,但在结束部分出现了小插曲,老师出示“一只耳”的
,假装接电话报告破案的环节,一个小男孩大声说“假的”。
我们应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思考:在幼儿与教师的生活经验同样提升,差距很小的情况下,教师应使用问题引领来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不要为了创设情景而情景,“编造”不合时宜的情景来营造所谓的氛围,效果不一定好。
话题二:
从“拆”说说认识图形特征
两节活动内容的选择都是认识平面图形,在活动设计中,两位教师的新授课都是从“拆”开始的,只是“拆”的方法不一样。
第一节大班数学活动《方形侦探队》中,王佳琳老师请幼儿将手中的正方形彩纸折一折、剪一剪,重新剪成新的图形,将一个大的正方形拆解成多个不同形状的小图形。在幼儿操作中通过拆分正方形复习不同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幼儿建立直接经验,契合幼儿的学习和接受方式。
第二节大班数学活动《图形拼拼乐》,乌兰老师的活动设计巧妙,引导幼儿分两步拆解七巧板。第一步请幼儿从七巧板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将七巧板中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按照形状分类。第二步让幼儿通过点数、按照大小将五个三角形再次分类。通过分层次拆解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能够拆解成7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加深幼儿对七巧板的认识。
两位教师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认识,为活动推进奠定了基础。
话题三:
从“黑线”说幼儿操作材料的错误控制和教师范例轮廓标记
在两节教学活动的操作环节中,出现了拼摆图形错误率高,未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操作的情况。
第一节大班数学活动《方形侦探队》,教师使用教具进行了图形拼摆的部分示范,讲解了拼摆的要求是“边对边、角对角”。投放材料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在大正方形上使用大小、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摆,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和个别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普遍的问题:拼摆的图形超出了正方形的边缘,没有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操作。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出示的范例和投放的操作材料缺少“错误控制”,在操作中幼儿没有“边界”的具体概念,大部分幼儿第一次贴的图形超出了边框外。教师在发现幼儿操作存在共性的问题后,只进行了个别指导,没有统一纠错。建议教师在幼儿第一次操作结束后,进行幼儿作品的集体分享,通过纠错来强化教学重难点,帮助幼儿建立图形组合、分解的经验。
这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不同: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为“幼儿操作在前,教师讲解巩固在后”,区别于中小学教学的“教师课堂讲解,课后作业检查”。
第二节大班数学活动《图形拼拼乐》中,教师的范例设计与制作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出示的范例不够清晰,轮廓线较细、边缘处粘贴胶带产生反光导致幼儿看不清轮廓线。另外教师在示范一个图形后,便将作品拆解,使幼儿未能完整回顾整个操作过程。
建议教师出示范例时使用整张的大纸进行操作,并将轮廓线加粗加黑,方便幼儿观察对照拼摆。教师出示的造型范例,应保持完整的示范状态,在总结经验时为幼儿留下完整印象,便于幼儿建立具体经验。
两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巧妙,但是在操作环节中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是操作材料缺乏错误控制,其次是教师指导语缺乏针对性,使整节活动留下些许遗憾。
话题四:
从“帮一帮”说材料投放和收纳
两位教师都说了同样的指导语“帮一帮”,用来推进幼儿操作。但呈现了不同的效果,也出现不同的问题。
在第一节大班数学活动《方形侦探队》中,大多数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操作。探究根源,是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未进行类似七巧板似的设计和科学计算,投放的平面图形的种类、数量、大小比较随意,毫无规律,导致幼儿完成操作难度高,无法按照规律拼摆。此时,教师说“帮一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幼儿自顾不暇,没有帮助伙伴的时间和能力,现场秩序比较散乱。
教师在活动预设时,需要放下固有的成人思维,以幼儿的视角准备材料,科学计算和规划图形拼摆的可能性,以达到预设的活动效果。
第二节大班数学活动《图形拼拼乐》,活动结束环节教师要求幼儿进行材料的收纳,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个环节用时 6分18秒,体现出幼儿对七巧板产生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操作环节强烈的探索欲望,导致收纳环节超时。
我们看到,第一个男孩还原七巧板只用了55秒时间,教师此时的“帮一帮”要灵活应用,让提前完成的幼儿讲解示范、帮助检查,才会加快全班幼儿收纳的速度。建议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主动调整活动组织策略。
教研环节明晰 教学策略调整
教研主持人:张旭辉
张旭辉,毕业于呼伦贝尔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教龄8年。2017年3月入职和林县第二民族幼儿园,现任保教主任。2018年被聘为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第二批成员。2021年9月被评为和林县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2022年荣获全区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二等奖”“观察记录三等奖”。
教育感悟:
教育植根于爱。
01
科学的人员分工体现小组教研的效果
建议园本教研重新进行人员分工,第一组老师将活动中的典型现象、教师行为和幼儿轶事进行重点描述。第二组老师针对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追根溯源。第三组老师对照小组教研的过程,提出教学调整策略。这样的教研分工有观察重点、有分析讨论,让教研活动更有深度,而非现在的泛泛而谈。
02
充分的教研准备奠定良好的教研效果
在教研预设阶段,保教主任整理园本教研中涉及的核心经验、理论文献等内容,组织教师提前学习,为现场教研的发言内容提供理论支撑,提高教研发言质量。回溯日常的教研工作,帮助教师从思想理念开始转变,学习反思,在现场教研的时候,才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教研总结中,重点内容可以做成组织结构图或者是表格,使观摩教师更一目了然。
教学视导反馈 规划发展路径
和林县第二民族幼儿园从开工建设,到晋升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一路走来提升迅速。幼儿园的发展是良性的、高速的,现阶段要向内涵发展挺进,这对园长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日常的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能够真正把学习培训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回归日常,努力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以高水平的办园质量,体现市级示范园的核心竞争能力。
垂杨芳草绿,闲花淡淡香,博学慎思,路漫漫需笃行。人间最美四月天,是暖是爱是希望,落座时光深处,感知岁月静好,让我们怀揣一颗炽热的心继续前行,用最美的姿态,畅享美好的未来。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