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如何进行高效有质量的备考?
文〡张同冰
高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对于高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阶段,拼的不是基础也不是名次,而是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控情绪,坚定信念,提高自信心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里,每个学生都参与在紧张的复习中,依据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自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然而情绪有时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所以,当成千上万的学子一起参与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能掌控住情绪、有自信心的同学就已经掌握了成功的一半。
在这个时候,每个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都已经充足了,成绩也几乎是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复习阶段,每个学校几乎都会有很多次的摸考和统考,成绩和排名公布得也很快。但学生一定要明白,成绩有浮动是正常的,要正确看待自己成绩的起伏,不要和别人进行比较,切记不要大喜大悲,即使考得好也不要骄傲、窃窃自喜,毕竟不是它不是真正的高考。
一模、二模考得不理想也没关系,不要着急,更不要自暴自弃,最重要是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整理出自己的错题本,争取在高考时再碰到的这样类似的问题不会出错,这才是摸考真正的目的。
总之在高考的冲刺阶段里,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平稳,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要有“我能成功,我必成功”的坚定信念!
第二、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
临近高考最后的这种关键时刻,很多学生都拿出了一个字:拼!
拼高三、拼高考,拼学习,是的,没有谁的成功那么容易得来,都是需要历经一番拼搏的,高考也不例外。天才终究是少数,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有你想象不到的付出。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每日学到凌晨一两点的学生不在少数,不论晚上熬的多晚,第二天照样还是学习上课精神抖擞然后继续熬夜;还有的学生一天到晚坐在学习桌前一动不动,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愿意割舍。
拼搏,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前提是不要糟蹋自己的身体,不要一直一动不动的坐在学习桌前,人的集中精力也是有限的。下课时间放松放松身心、眺望远处、多补充水分:走动走动等等都是应该做的,不要拿下课仅有的10分钟还用在学习上。
适当的放松才能更加精力集中的去学习,连续熬夜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甚至是病倒,还没迎战高考,没有把高考打败,反而自己先把自己打败了,学累了、心烦了就去操场上来个一千米,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劳逸结合,按时作息,高考拼的不止是知识,还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第三、要有平稳良好的心态
高考既是一场智力的竞争,又是一场心态的较量。
成绩相对在中游偏下的学生在还没有到高考的时候,就已经给溃不成军,我就这样了或者再怎么努力也不行了,涣散一段时间然后又点燃斗志,总之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在高三学子中非常普遍。
在考场上一定要有沉稳的心态,这对于自己的正常发挥和最终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次的摸底考试中,要尝试着训练自己的心态,把所有的摸底考试当作高考,把高考当做是一场普通的考试,减少考试中出现的不必要的紧张,力求做好当下的事,解决当下的题。
第四、要有攻克一个个难关的务实作风
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成绩中出现的差错,时间紧、任务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浮躁只能学到皮毛,已经到了高考的冲刺阶段,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查漏补缺,很多方法等着我们去掌握,我们不应该在这要紧的时刻,看到错题就害怕,被“敌军”吓退。
我们也绝不可以浮躁、心急,要脚踏实地的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调整自己考试时的做题特点,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到自己一定能拿到分数上,不能只满足于每天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第五、要有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距离高考只剩下50几天,时间短暂,任务紧迫,但如果能够坚定信念、目标明确、身心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又能讲究高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在这70天的努力收获和提高中,是有可能会超过这三年的总和的,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效率。
要重视每一次模考后的分析和反思,认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做到不漏一题,不放一题,争取考后100分;要重视综合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自己打好每一学科的知识网络,系统地掌握每一个知识和细节,认真提取答案的精华部分,认真归纳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异中求同。
第六、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高三进入第二轮复习的尾声,一般以第二次模拟考试为结束的标志,而此时,以及第三轮中,没有比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更为急迫和紧要的了。
那么,怎么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建议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好:
策略一,全面回顾各个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从整体上充分把握。
(1)归纳总结知识点、融会贯通
经过之前的复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基本知识点。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对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整合、归纳,最好能自己动手做个思维导图,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同时对各知识点做分类标注,已掌握未掌握,熟练掌握简单掌握等不同的级别,然后对未掌握知识再进一步学习巩固,有了分类标注后续复习时也更有侧重点。
(2)充分利用习题、联系考点
在系统的整合考点后,就可以结合笔记、用真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掌握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学会运用知识才是考试得分的关键。
做每一套真题时都要拿出考场上的状态,认真对待,这样入考场后也能最快进入状态。
通过真题找出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针对性的加强巩固,同时重温整理自己的笔记并进行错题知识点的归纳。
策略二,重点对各个学科知识点有遗漏和模糊的地方,就是考生复习的关键,更是考生的增分点。
策略三,针对各个学科知识板块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和单位等等,回归教材中去,一一梳理、解读和深入理解,尤其是对教材中相关例题的完全掌握便是重中之重,最好对例题进行尽可能的拓展和延伸,推导更多可能的变式。
策略四,从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中去明确知识的本质,并以此来落实学科知识的掌握,恰恰是对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也是考生复习中的一个最大的盲点和忽略点,所以,回归教材让知识落实落地。
策略五,把进入高三以来,凡是大考,凡是与高考近似的模拟考试试卷,全部收集起来,然后做一个列表,将每套试题中错误的试题进行归纳整理,尤其是需要分析出错误试题的错因、思路、知识点等,进行分类统计,以此便可弄清楚自己问题往往发生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样来对症下药,列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策略六,不断从各个学科知识网络的整体系统上审视自己的复习,从学科考试上破解学科知识的堵点,从各个学科教材归纳和有效重点突破中,将复习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策略七、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同学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专业的学科术语回答问题。
判卷老师每天要批改多份试卷,他们对每一题的答案并不会一字不落的看完,大部分都是一眼扫过去看重要的关键词,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学科的专业术语积累,对其非常熟悉之后答题就能手到擒来,答案也会显得很专业。
其次平时练习时也要按照考试时间,严格卡时间做题。同时,记录下每个版块计划用多少时间,然后制定做题策略,合理分配主观题和客观题的答题时间,把握好考试节奏。分配好每个部分答题的时间,并加以锻炼,以保证答题时有节奏。这样,即使试卷较难,也不至于乱了方向。
总之,高考复习只要具有科学方法,只要适合自己的实际,尤其是重点抓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复习,全力以赴,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直至高考,那么,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张老师
2023-4-20 北京朝阳
转自:“初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