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案例】《皇帝的新装》

2023/4/21 17:10:14  阅读:112 发布者: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廖茹玲

【教师简介】

廖茹玲,宜昌市伍家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宜昌市语文学科优秀教师,人教社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培训专家,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授课教师,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语文)质量分析评价专家,宜昌市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家组成员。曾获宜昌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优,并主讲人教社展示课。并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教育部统编版学科同步教研资源》《中学生阅读》《语文周报》等省级及以上刊物。

【教学背景】

«皇帝的新装»选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本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对于这一类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课标»中强调,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所以,我首先决定将重点之一放在“读”上:在快速阅读中理清情节,在感情朗读中感受韵味,在悟读结尾中明确意义,在课外延读中拓展视野。其次,基于“单元提示”中所强调:本单元的课文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因此想象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尤其是要区别童话的想象与诗歌的想象等。童话中的想象,看似离奇夸张,但又根植于社会现实。

基于这样两个教学关键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通过速读、研读、悟读、延读等方式,理解童话中看似荒诞离奇却又合情合理的想象与夸张。

教学步骤也确定为:一、换读标题,激发想象;二、快读故事,理清情节;三、研读语言,把握童话;四、悟读结尾,触碰真心;五、延读童话,挑战想象。环节一旨在激发兴趣与想象。环节二是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荒诞离奇。环节三在朗读与研读中,先充分感受语言的夸张,再理解夸张背后的合理。环节四,既是对童话概念的现场生成,也是对作者安徒生的深入了解。因为,他在童话史中的地位太重要了,同时,他的名言:“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更是对本课重点的再次巩固。环节五的延伸,既是童话的拓展,也是想象的升级。

就这样,用想象与夸张这一个关键点,借助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就为孩子们来品读童话构建了充足的空间。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速读、研读、悟读、延读等方式,理解童话作品中看似荒诞离奇却又合情合理的想象与夸张。

教学流程

一、换读标题,激发想象

:同学们,今天不是第一次到金东方学校,却是第一次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今天要探讨什么呢?因为远来是客,自然要客随主便。所以,我就把今天上课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大家。在下面几个题目中,你最期待,最想了解、最充满想象的是哪个内容?

:妈妈的衣服?

:(齐摇头)(二声),不想。

:老师的衣服?

:(齐摇头)(二声)

:同学的衣服?

:(齐摇头)(二声),也不想。

:皇帝的衣服?

:(齐点头)(四声),!

:皇帝的新装?

:(再次齐点头)(四声)!!

:看来同学们都对皇帝的新装充满了期待。在你的想象中,它会是什么样的衣服?

:特别高大上的。

:特别华贵的。

:皇帝是一个身份高贵的人,我想他的衣服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不管是色彩还是式样,肯定和我们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皇帝的新装是否与同学们的想象一致呢?就让我们一起到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去看一看吧。

二、快读故事,理清情节

: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朗读与默读两种阅读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快速阅读。“朗读”与“默读”相比,一个是出声,一个是不出声。那“快速阅读”是出声还是不出声呢?

:()不出声。

:都是不出声,我们就把它同“默读”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要更快。

:,重在一个“快”。所以“快速阅读”讲究“速度”与“记忆”并重。怎么才能做到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针对性地勾画关键语句。针对故事,大家认为勾画什么能让你记得快?

:动作、语言。

:其实,从我的经验来看,要想弄清故事,关键在于“人物+情节”,弄清了人物,理清了情节,故事自然就讲清楚了。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勾画人物,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读课文)

:请合上书本,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就来了两个骗子说他们会做新衣服,找皇帝要了很多钱,他们假装做好了衣服。皇帝派了老大臣与诚实的官员去看,他们明明什么都没看到,却说衣服很好看。皇帝也是装作看到了,跟他一块儿去的随从都说看到了。后来就举行游行大典,所有的人都说好时,有个小孩说他什么都没穿。

:他没讲完,最后大家都说皇帝什么都没穿,但皇帝却坚持继续游行。

:我觉得可以说得简单点,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游行展示新装,小孩揭新装骗局,皇帝坚持游行。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它的整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形容词来表达。生:好笑、好玩。

:离奇、荒诞。

:夸张、充满想象。

:不合情理。

:非常准确。这就是一个离奇夸张而又充满想象的故事。

三、研读语言,把握童话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充满想象与夸张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强调:读出夸张的味道)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怎么读?

(生再读)

:他通过重读“每一天”“每一点钟”和“都”这三个副词,来展现夸张的味道。这种方法很好。来,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齐读)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里要重读“任何”“不可救药”“都”这几个词。

:他分析得准确,读得也形象。请你带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这里要重读“既不”“也不”“也不”“除非”这几个词。

:这一次重读的不再是副词,而是关联词。我们把这三个句子放在一块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关联词、副词的渲染,让语言更夸张。

[屏显]

第一组句子:

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②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③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除了对人物及衣服特点的叙述外,还有哪些地方也弥漫着夸张与想象的因子?

:人物的语言。

:哪些人的语言?找到并读出来。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这是老大臣的语言。

:“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是两位官员的语言。

:“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这是皇帝的语言。师:我们把这些语言放在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屏显]

第二组句子:

①“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老大臣)

②“是的,那真是太美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

③“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两位诚实的官员)

④“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皇帝)

:他们通过副词的反复出现与渲染,以及语气的感叹,让语言更夸张。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夸张的味道呢?请选择一句来读。

:还是通过重读副词及读出感叹的语气这两种方法。(朗读)(连续4位学生试读,师指导)

:人物的语言如此夸张,所谓“言为心声”,这些语言是否代表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不是。

:那他们真实的心理是怎样的?请你找出来。

:“愿上帝可怜我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是老大臣的心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皇帝的心理。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这是所有老百姓的心理。

:我们把这些语言放在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屏显]

第三组句子:

①“愿上帝可怜我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老大臣想)“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说)

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心里想)“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皇帝说)

③“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

:他们为什么会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因为说真话太危险。只有说谎话才能保住脑袋。

:因为他们太虚荣。那些官员为了官位、为了面子选择说谎。生: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是为了自保、为了生存而说谎。

:每个人都明白事情的真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正是这样,才导致“皇帝的新装”这出闹剧的成功上演。这样的人物真实吗?你有过这种不得已而说谎的时候吗?

:我认为真实。我也有考试没考好,怕回家挨打而说谎的时候。师:是的,这样的心理,这样的现象,现实社会中都是存在的。所以在这里,作者通过口是心非的矛盾,让想象更真实、合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童话中的想象与夸张,有什么特点?[屏显]

童话中的想象与夸张,看似荒诞离奇,却又合情合理地写出了社会的现实及真实的人性。

四、悟读结尾,触碰真心

:最后,我们来关注故事的结尾。请说说这个故事对孩子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要我们做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非常正确。我希望我们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天真烂漫的童心。

:读到这里,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童话了吗?

:充满想象与夸张。

:对小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故事荒诞离奇。

:写给小孩看的。

:大家说得都对。把这些加起来就是了。

[屏显]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当童话的结尾大多都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时,安徒生却偏偏要皇帝坚持游行,坚持呈现他真实的愚蠢。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了解作者。

[屏显]

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贫民区,没受过正规教育,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他通过童话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其社会生活,表达了平凡人的感情和意愿。正所谓“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生齐读)

:这就是安徒生,一个坚持用童话来反映真实生活的人。

让我们记住这个人吧—他既是丹麦的骄傲、又是世界童话的骄傲!

当然,记住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去读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的阅读中,再去感受作者的真心,再去领会其中的夸张与想象。

五、延读童话,挑战想象

:最后,我想向大家推荐几个童话故事。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智商太低或者推理能力太差的人,都读不懂这三个故事。可是,如果你一旦读懂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拯救地球的密码!你敢挑战吗?

推荐课外阅读作品王国的新画师»«饕餮海»«深水王子»(生群情鼎沸,跃跃欲试,笑声不止)

【教学反思】

      走在童话的道路上

从来没有这样长时间地思考过童话。

小时候,没看过多少书,在该读童话的年龄里,算是错过了童话这道风景。而且,童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错过了似乎也只是寻常小事。后来,接触到了小说,于是迷得一发而不可收拾。童话在心中,便更是连影子都没有了。

这一次,在新教材的课文中,选择了«皇帝的新装»来教,想的是它的简单和孩子们的喜爱。所以在第一次备课时,将重点放在了“读”上:在快速阅读中理清情节,在感情朗读中感受韵味,在悟读结尾中明确意义,在课外延读中拓展视野。看起来似乎很完整,教起来也还是很顺畅,孩子们读得也算是很投入。但自己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因为,这样的流程似乎可以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文体特点被弄丢了。文体是一篇文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它,文章就失却了魂魄。反复阅读“童话”的定义:它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迅速找到了它的核心—想象与夸张。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现实性与教育性,都是通过它来反映的。

如果说先前的流程是形式上的,那么,现在就要从内容上来构建了。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想象,作为童话中的想象,它其实又是看似离奇夸张,又根植于社会的现实。基于如此,我重新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速读、研读、悟读、延读等方式,理解童话中看似荒诞离奇却又合情合理的想象与夸张。

其实,有人建议我删掉最后一个延读环节,认为它纯粹是一个噱头。可是我真的舍不得。毕竟,刘慈欣是科幻作家,他创造性地在科幻作品中加入了童话故事,让科幻的想象与童话的想象碰撞到了一起,这该是一件多么有趣味的事情啊!而且,这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呀!也许,这对大多数孩子会有难度,但尝试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在这段研究童话的时间里,我以一个成人的身份重新当了一回儿童,终于领悟到了童话的魅力。现在,我所喜爱的小说与我开始熟悉的童话,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完美的结合,我怎么能不深陷其中呢?

这样的设计让我豁然开朗又信心满满。一堂课,用想象与夸张一个点,串起了关于童话的所有文体的特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快速阅读给方法,孩子们读得快,情节也理得清。通过老师有一定感染力的范读,孩子们找句子准确,也读出了夸张的味道。同时,想象的荒诞离奇与合情合理也基本能感受。作家也涉及了,延伸也有了。很多听了课的老师也说很不错,但我还是觉得有遗憾。

这遗憾在于,时间上,有点满了;进程中,有点快了。

中国传统艺术是注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是“留空”的。可是45分钟,这么多内容,哪里来的“空”?哪里放得下“白”?所以,如果将其化作两课时,细细地读那些夸张的句子,慢慢地品夸张背后的真实,尽情地回忆安徒生那些精妙的作品,充分地碰撞科幻与童话的想象。也许,孩子们在童话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快乐,更自在。

不过,安徒生说,他的童话“既写给最天真的孩子看,也写给最成熟的大人看”。对于我而言,在童话的这条林荫小道上,我漫步了一两个月,邂逅了那么多的大师,偶遇了那么多的风景,而且坚定了今后依然行走的信念。我的收获要比孩子们丰盛多了。

【名家点评】

宜昌市金东方初中吴海宁老师点评:

 以童心教文,以想象学文

把童话教的是童话,是我观廖茹玲老师«皇帝的新装»教学之后的幸福感受!我们的很多老师,拿着一篇课文之后,不分青红皂白就采用“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形象;三读课文,赏析语言风格”的套路把一篇篇有着生命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文章套路化了,这种对文本文体及个性的戕害,使得语文教学被套路化、文本文体及个性特征被漠视化、学生主体地位被边缘化。但一走进茹玲老师的课堂,听着她与学生对«皇帝的新装»的学习,我被震撼了:这样的课,才是个性的课,才是有文体特征的课!

第一,她的教学流程将童话教学化为无形。这既体现了教者的智慧,更看出她对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充分关照。

她的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旨在激发兴趣与想象。第二个环节是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荒诞离奇。第三个环节在朗读与研读中,充分感受语言的夸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夸张背后的合理。第四个环节,既是对童话概念的现场生成,也是对作者安徒生的深入了解。因为,安徒生在童话史中的地位太重要了,同时,他的名言:“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更是对本课重点的再次巩固。最后的延伸,既是童话的拓展,也是想象的升级。毕竟,刘慈欣是科幻作家,他创造性地在科幻作品中加入了童话故事,让科幻的想象与童话的想象碰撞到了一起,这该是一件多么有趣味的事情啊!而且,这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呀!也许,这对大多数孩子会有难度,但尝试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第二,用童心来教童话,以读中学想象,让生动不仅体现在文本里,更生成于课堂上。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想象奇特、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童话化,是作家经过丰富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有两个明显特征,一、它是用童心来写作的,二、它具有超现实性。

童心,即儿童之心。在常人眼里,在常理下,某些事情本不可能发生,«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的“裸行”;但在儿童眼里,在孩子心里,在非常态下,这种事情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童心未泯的人童心不羁,一切皆有可能。

在教学中,茹玲老师通过抓住“读”这个牛鼻子,通过品味语言,用童心来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把童话教的是童话,通过品评故事情节的想象与夸张,引导学生学习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学中,她用感性的触觉,让学生通过对《皇帝的新装》内容的学习,完成了对童话概念的理性架构,更是体现了她的教育智慧。

总之,这节课,是一个既有童心、又有文心的好课。

转自:“李研语文教研沙龙”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