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需破解三个难题
2023/4/21 17:04:36 阅读:92 发布者:
今年全国两会预热期期间,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引发关注,相关话题进入微博热搜。为了真正将教师减负落到实处,民进中央也提出了若干条建议,如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机制;加强面向家庭的教育政策、理念宣传等。 (2023-03-06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必须承认,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多次颁布相关文件或通知,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而实际执行情况与达成效果并不理想,似乎有越减越重之势。究其原因多方面,各地未能引起充分重视且真正加以落实则是关键。换言之,很多工作之所以未能达到实际效果,不在政策或文件本身,而在是否执行与落实到位。由此,要想将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真正落到实处,急需破解三个难题。
其一,谁来减?即分工要明,职责要清。倘若指望笼统发个文件或通知就能奏效,那管理与教育也太简单轻松了。或许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学校来减。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校不是想减就能减的。诸如终端显示、质量要求、考核评比,哪一项都关乎学校老师的发展前景与绩效收益。由此,谁都不敢轻易放松。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没有基本的外力助推,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有必要成立专班或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制定具体详实的工作计划,由专人负责落实推进,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殊不知,主体不明,效果很难达成。
其二,减什么?即减掉教师职责以外的工作或事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把每一节课备好上好,认真批改作业,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人。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与工作任务。反之,其他工作与事务,都可认为是教师职责以外。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明确列出减负清单,以便让教师及时知晓,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哪些可以忽略甚至抵制。若遇特殊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充分商讨之后,通过官方渠道告知教师就某项工作予以配合支持,除此以外,教师均有权拒绝参与。
其三,怎么减?即具体实施,落实到位。相关文件或通知在前期反复调研商讨基础上已经颁布,那么不折不扣落实是关键。当地主管部门一方面尽快清理已经存在的,并且认定不属于教师职责范围之内的相关工作或各类检查等,切实还给属于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的减负清单遵照执行。同时,设立举报信箱或投诉电话,对存在问题或落实不力的学校及时查处整改,必要时采取“回头看”,并将督查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以此确保教师的工作始终处于合法合规的范围之内。
诚然,一项利好政策真正落地,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实施机制,以及持之以恒的推进落实,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搁浅。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给教师足够的学习、思考、研究时间,才能保证育人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基于此,相关部门若能在上述三个问题上卯足功夫、下定决心,那么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则一定会卓有成效,最终为广大教师拍手称道。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