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专业化”教学改革需要翻过三座山
张爱军 东华理工大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化,都需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技术。多年的“备课专业化”实践中,我们发现,要想推动一个学校或区域的教师学习新的教学设计,并不那么容易,至少需要翻过三座大山。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我们已经开发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操作系统,也积累了在学校和区域推广的经验。可以说,改革所需要的理念、工具乃至方案,都已经有了,主要内容也都写进了《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这本书,实验校和实验区只需要去应用就行。但是,在任何一个新的实验区、实验校推广的时候,实验者都需要克服三大困难、翻越三座山。
01
第一座山:管理者的认识。
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一个区域或学校要想推动备课专业化教学改革,第一关是管理者。有的管理者本身理念跟不上的话,就成了改革的阻力。
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想改革,除非管理团队实在是不给力,一般都能做成事。校长想改革了,当然也需要管理团队有一定的执行力;如果校长不敢拍板推进,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担心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并非教师团队的学习能力。
02
第二座山,教师的经验。
如果校长愿意改、开始改革了,接下来需要跨越的第二座山,就是教师的已有经验。这也是三座山中最高最难翻越的。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包括相当丰富的“备课经验”。这个经验越丰富,其实改革的阻力就可能越大。因为经验中可能有很多不先进甚至是落后的东西。
例如,传统备课的很多理念比较落后,“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做法几乎在以往的教案本中随处可见。“备课专业化”就是对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对传统备课进行提升、改造,包括对传统备课经验的改造、提升。实质上,教师的传统备课理念不仅仅是一个备课的理念,就是一种教学理念。要超越这些旧理念,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自我革新的能力,不容易。
即便教师接受了“学教评一致性”“基于标准”“学习中心”等理念,也愿意学习课标分析、目标叙写等具体技术,但操作起来依然会无形中受到已有经验的束缚乃至掣肘。
例如,教师在叙写目标的时候,最难的是找到那个清晰具体、可观可测的行为动词,常常不由自主地会被已经用惯了的“理解”“知道”“掌握”这样的词汇所干扰。不少老师虽然读了书、听了讲座,也知道应该要努力用清晰具体的动词去陈述目标,但常常还是不知不觉写成了老一套。老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常回到以往的经验,如语文老师习惯了“初读文本——再读文本……”这样的教学过程结构,忘记了学习目标是什么。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经验在支配他。
03
第三座山,管理的改进。
管理的改进,包括校本研修方式、管理工具等系统的改进。教师即便学会了基本操作,集体备课制度和活动没有相应的优化,那还会慢慢回到过去。老师学会了基本的技术,教学设计模板和传统的教案本都要跟着改。否则,教案本还是旧的,新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操作技术就没法应用。
任何教学改革者都会面临这三道坎、三座山。三座大山并非不可逾越。对于固步自封的人来说,这是躺平或原地踏步最好的借口。对于勇于改革的人来说,这是前进道路上的三个大台阶,跨过去,就能看到新天地。
首先,要有改革的勇气和担当。无论管理者还是教师,身处改革的时代洪流,谁都不能置身于课程改革之外。今天,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身就是一种改革、也需要一场改革。如果还是老一套,只想着守住旧摊子,新课程理念怎能落实呢?可以说,落实新课标、实行教学改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无限风光在险峰,山脚下看不到美丽的风景。
其次,在行动中改变理念、提升技能、锻炼队伍。有的人听报告、读书就能改变理念、接受新思想;有的人则需要做起来才会有改变。我们遇到太多的老师在改革启动初期反对,后面做起来,体验到好处了,自然也就接受了。观望一万次不如跨出一步,在前进中才能解决问题。团队也是需要在改革中成长。一场教学改革好比一场实战,只有实战才能让队伍成长更快。
再次,专业地组织培训和学习。教师学习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有困难,因为它很专业、有难度,这就需要专业培训与专业学习。如果还是用传统培训的思路、方法,教师是很难真正学会这些新技术的,不能简单地以为讲一讲教师就会了。复杂技能的学习,需要专业指导,还有系统的校本研修,最好还有区域合作。从专业共读、实操训练,再到多次主题研修,这里面渗透着对教学设计本身的认知,更有对教师学习的深刻领会。只是自己闷着头摸索,时间成本可能比较高,也容易走弯路。
最后,改革要系统。教案本、集备活动、课堂教学、相关考核,都要优化。有的学校只是买来书读一读,后面没有相关培训、研讨,还不够。一项专业技能很难依靠读一本书就能学会,就像一个人不大可能读几本书就学会开车、开飞机。改革需要理念、行为、技术、工具以及管理制度的系统改革,这是常识。就拿教案本来说,有的学校也在学习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也在用、在研讨,但它的集备活动、集备制度乃至教案本都没有随着优化,这就不彻底,很难走下去。
备课专业化,本质上是一场教学改革,改革是革故鼎新,“革”与“鼎”都不容易。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摆脱经验的束缚是有难度,但这是蜕变,是自我超越,否则难以发展。
对于学校或区域来说,让教师群体学习新的教学设计技能,就是教学理念逐步更新、教学技能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必然会带来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智慧。
攀登的意义不仅在山顶风光,更在于一路的风景和过程。
翻山越岭,需要团队合作。我们携起手来,才能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