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项目化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3/4/21 15:42:13 阅读:91 发布者:
“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项目化学习,
让学习真正发生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成员赵佳老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时的感悟——《“落地新课标,赋能新课堂”——项目化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初次接触到项目化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高大上、有深度的词汇。在请教工作室的姐妹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开始尝试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进行项目化设计,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去学习、去突破、去成长,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去体会,去感知。下面是我首次尝试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我所理解的项目化学习就是一个改变学习的生动的实践过程,我们要做到把“知识为本”转化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来讲项目化学习至关重要,我们一直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而是学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构建与创造。
一、情境导入 明确任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结合学科性质和特点,采用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法宝。
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协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只是最后的成果,也涉及完成项目任务全过程,让学生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习任务是一堂课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二、收集资料
制定方案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规定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运用课前时间,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通过检测方式,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奠定基础。
三、自主协作 具体实施
这是一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一般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在导学案上应明确自学内容、办法、时间、需要解答问题、自学成果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任务,达到检测的规定。二是协作探究。通过协作完成任务,运用团队智慧集体攻克学习难点。小组互相交流,增长了课堂生机与活力。
四、点拨引导 过程检查
在“自主协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点拨引导、过程检查”。教师作用是巡逻学生自主协作状况,督促完成本组自主协作学习任务,寻找探究中不好攻克的难点,教师要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可以通过个人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教师检查等各种形式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通过过程检查,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防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
五、展示成果 修正完善
这个过程是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平台,展示学生思想感受、独特设计、知识理解、任务成果、口语表达、特长等。展示过程,要根据不同状况,可安排人人展示,或小组推荐来完成。通过小组展示可以反映出小组创新成果和问题。小组展示后,师生进行评价和修正完善,学生修正完善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必要点评。
六、评估检测 拓展升华
在一堂课的最后,要对课堂环节进行效果检测评估。教师为学生提供评分原则,采用小组互换评分方式进行测验评分。教师进行记录分析、全面总结和评价,并依照具体情况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升华不可或缺,把一节课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所学知识及技能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益于师生的先进教学方式。有了项目化学习的加持,学生会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展开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也因此更能真切地掌握学习技能,升华自身情感,促使其有着更全面的发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生长,让学习真正发生。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