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微教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2023/4/21 14:43:20  阅读:134 发布者:

.

微教研即微型教研,是指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需要破解的有效问题,并开展随时随地地扎实研究。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以细节问题为抓手,以“小切口、快即时、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小问题、真问题、实问题,缩短研究的活动时间,减小教研的信息容量,淡化教研的开展规模,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直击问题并能立竿见影。是当前老师们深受欢迎的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教研形式。

一、把握教学动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已不再占据优势,而新课程的理念却逐渐融入我们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教学动态。以往老师们对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的吸收与掌握,更多的是通过教研部门组织的大规模培训来接收,这种培训场面虽大,但效率低下,对一些典型问题不能让老师们当场消化或一对一的指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又不能通过有效学习来掌握教改的方向,因此他们的思想理念自然而然就滞后了一步。“微教研”这种形式的诞生,有效地帮助老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老师们可以更多时候在办公室电脑上或通过手机平台等方式及时了解新理念、掌握新动态,交流问题、切磋方法,更为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探讨教学方法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们为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目的教学而聚在一起探讨方法,可有时也就一说而过,不了了之。伴随“微教研”这种形式出现后,老师们可以更多、更好地对初始的探讨有一个结果的交流,以便来寻找答案,形成共识。

三、质疑教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同样会经常看到老师们为一些教学问题而展开质疑争论,对教材编排意图的不同理解则是展开研讨的一个重要话题。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修订后的教材与修订前有了较大变化,修订后教材例题出示后,主题图没有了,针对这一变化,老师们开始了疑惑,提出了思考。有的老师认为,没有了主题图,学生没有了抓手,难以理解数量关系。有的老师认为,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主题图,是给了学生更多的留白,更广的思维空间。其实,老师们的想法与思考,都有各自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微教研”中开展质疑,才能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

四、提升教师素质

当前,很多年轻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刚开始工作时,对教育教学是一无所措,对于教学业务更是一窍不通。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业务能力,成长为教学骨干,他们找到了一个抓手——“微教研”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微备课、微说课、微上课、微评课、微课件制作等各种“微教研”活动,在这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教研中,快速地提升了业务水平,成长了自我。

透过这样的研究,我们不难感受到“微教研”的力量,一个不经意的话题,在群体思考中被逐步放大,变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其间,教师参与面广,热情高涨,不少教师在做完主题研究后说:“这样的研究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样的研究才能促进我们共同进步。”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微教研”的好处,并努力推广这样的“微教研”。“微教研”虽“微”,承载的梦想和追求并不微小,相反“微教研”折射出的是教师们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树立这种以教师平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小、快、灵的“微教研”意识,应该成为当今教研教改的新阵地。让这样的一个看似微小的小平台真正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大舞台。

来源丨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转自:“河南教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