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读思共长
游奇妙世界
单元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第六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其中《我们奇妙的世界》展现了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火烧云》描绘了变化极多极快的火烧云的奇特和瑰丽。《语文园地七》则通过字词句的拓展积累和阅读、写作的强化提升,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到 “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导语页上“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这句话,引出本单元人文主题“奇妙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问号进入本单元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语文实践活动。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感悟,能够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感受世界的神奇壮美,产生立足生活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从“提炼”到“整合”,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点。下表为统编教材关于“梳理整合”这一能力点的训练要求。
从表中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对于“梳理整合”能力的训练是呈现梯度、循序渐进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先由一个关键句理解局部一段话的意思,再逐步提高要求到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把事物写清楚,最后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总分”写法,知道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点展开不同方面的描写,到最后学会围绕一个点,展开多角度描写。
课例展示
本次研究活动的两节课例分别是《海底世界》和《火烧云》。
01
路璐老师
路璐老师执教《海底世界》,借助板书带领孩子们回忆了课文从“暗中有光、静中有声、动物、植物、矿产”等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神秘。在课堂中,路老师以学习任务的主问题为线索,带领孩子们共游海底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底动物声音的有趣丰富和活动方式的形式多样,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02
韩彤老师
韩彤老师执教《火烧云》,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创设了文本语言情境、并通过联系“萧红故居”等生活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语言、体悟语言、运用语言。通过一个“变”字,带领学生走进了萧红童年回忆里的“火烧云”,引导学生学习体会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感受霞光的奇趣和颜色的奇丽。
课例反思
01
路璐老师
小组讨论:海里的动物数不胜数,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四类动物来写呢?
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生1:我们小组发现选择海参和梭子鱼,是因为它们一个很慢、一个很快,很有特点和代表性。
生2:我们小组有补充,选择乌贼和章鱼应该是因为它们是向后退的,与其他向前进的动物不一样,很有趣。
生3:我们小组觉得贝类是比较懒,它自己不动,而是巴在轮船上前进,和其他的靠自己运动的海底生物不一样。
师:刚刚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作者选择了不同特点的海底动物来写,很有典型性。还有同学注意到这四类动物彼此之间有对比,有极慢的海参和极快的梭子鱼对比,有前进的动物和后退的乌贼章鱼对比,还有自己活动的动物与靠外力前行的贝类对比。像这样选取典型、从不同方面来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样,会让我们读起来觉得更加丰富有趣。
反思:
语文课上教的不仅仅是课文,更加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个思辨性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和好处。学生在表达观点的同时,还学会了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本环节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02
韩彤老师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奇特的颜色,这些颜色还在变化着。天空成了调色盘,成了万花筒。你觉得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出示火烧云的
)
生1:五颜六色。
生2:五彩缤纷。
生3:色彩鲜艳、绚丽多彩。
师: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的词来形容这火烧云的颜色,它们又神奇又美丽。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拿起书本一起读好第三自然段。
反思:
培养思辨能力,让情感生发水到渠成。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思考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首先要培养学生能开放、多元地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学时要以生为本,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设计核心问题,善于找出触及思辨的点,让学生围绕“问题”引发争论和自主探索的欲望。最后,要让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自然、真实,发自内心地进行表达。在设计教学板书时,我总结出火烧云颜色“奇丽”的特点,更多是基于我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朗读中理解颜色变化的“神奇”和色彩绚烂的“美丽”,自然地概括表达出来,才是让学习真的发生。
专家点评
两节课例后,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长周婷特级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了精彩点评。
周特指出:我们一线教师应当进一步开放课堂空间,使学生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给他们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老师在课堂上应增加朗读示范,并以针对性的点评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周特强调,要找出触及思辨的教学关键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领导总结
最后,何雪副校长对本次主题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她首先感谢了周特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肯定,表示在听周特细致指导的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记录和思考,并将周特的指导总结为以下几点,即“放得开”“学得真”“想得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舍得冷场,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情感自然生发。今后,语文组也会根据周特提出的适切性建议,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135问学课堂”之“问学单”。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
在生机勃发的春季,浦外高新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主题教研活动中,逐渐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我们在各位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将继续思考、深入研究、一路前行。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