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教师需要在学科核心概念下,开展单元主题式教学,灵活发展学生智力。而思维品质是学生智力与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那么如何在大单元学习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聚焦学生思维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大单元视角下的微项目学习案例,助力教师落实高质量的单元主题式教学。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聚焦思维品质,设计单元主题式教学?
※ 如何借助微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我们以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例,重点聚焦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在单元设计中加入微项目学习,以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职业,并进一步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生成、建构、整合、提炼、概括、归纳和迁移的过程。力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能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1
聚焦思维品质,构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思维品质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中,必须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从核心概念出发,通过组织单元内部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并制定单元评价量表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水平。
1
植根新课标,制定指向核心概念的进阶路线
本单元以“形成积极的职业观、设立积极的生活目标、合理措施”为核心概念,对应课标的要求,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设置具体的要求:
①听说方面,根据5-6年级课标的二级目标,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观点,基本达到交际的目的;
②阅读与表达方面,学生要能根据具体情境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梳理语篇,同时表达看法,提出疑问;
③写作方面,学生要从参照范例仿写简单贺卡、邀请卡,进阶到能够仿写简单的文段。
2
梳理内容,组织单元内部学习线索
这一单元Section A的部分包括2 listening+1 conversation + grammar focus,主题为谈论未来职业(职业相关词汇、句型、一般将来时);Section B 包括l istening+speaking+1 reading+1 writing,主题为谈论短期规划(新年决心+合理规划措施)。
通过总结单元内容,结合课标中“人与自我”的大主题,我们将本单元的核心主题确定为“职业启蒙,职业精神”,即“future intentions(未来规划)”。具体包括个人未来职业探索、个人短期目标规划以及个人短期目标实践三个部分,让学生能够在该主题的学习下,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设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目标,并学会合理规划措施,能够使用英语谈论自己的职业目标。
3
素养导向,设计单元目标及评价
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我们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制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具体如下表:
根据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评价主要从“说”和“写”两大层面展开设计,同时注重评价的分层性。
例如对于后30%的学生主要评价其“听说”方面的学习习惯,而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而言,主要评价的是他们融合语言、思维品质、学习的能力,以及融入文化意识培养的水平等。具体可参考以下两个图表:
指向“听说”学习习惯的自评表(后30%)
指向目标语言的自评表(优秀层)
在评价内容上,我们融合了英语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师生课堂共建的方式,并形成了“英语采访评价量表”、“单元写作评价量表”以及“微项目过程评价量表”(详见下图),主要从内容、语言和结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2
四个阶段任务设计,落实学习进阶
根据单元的主要概念:“合理规划未来的目标”,以此出发,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从感知理解,到实践到再到评价、创造的学习进阶过程。整个学习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为感知理解。
运用思维型教学原理中动机激发与自主建构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将核心问题设置为“如何用英语来谈论未来的职业”。它对应的主要的活动是听说部分的“长期职业规划”。
2.第二阶段为真实情境的探究。
主要运用思维型教学原理中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三方面的内容。将语法部分的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结合,通过微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采访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这一阶段,学生从教材里面跳出来,基于真实情境对职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打地基。
3.第三阶段,内化运用。
让学生从长期目标逐渐的聚焦到可实践的短期目标,我们设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谈论个人短期目标”,学习的活动是听读部分的短期目标规划,本阶段计划使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
4.第四阶段,评价创造。
运用思维型教学原理中的应用迁移内容。核心问题为“任何一个书面表达的形式有逻辑地谈论自己的短期目标”,对应的主要活动为写作。让学生把前期所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书面用语,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3
以微项目学习为载体,发展学科素养
微项目学习是本单元整体教学的输出性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不同工作者,来深入了解不同职业,以此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本项目建立在前期听说课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基础,再开展教学。
教师围绕驱动性问题,从采访的不同阶段,即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设计三个子问题:①如何确定采访对象?②如何采访?③如何根据采访信息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每个子问题下设若干子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执行该项目。
例如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确定采访对象”,首先学生要去思考想要了解的职业方向,比如飞行员;然后寻找身边是否能够找到这样一个人物。以上两个步骤可以确定人物的基本的信息,发掘人物身上值得采访的些特质,从而确定采访人选。
1.采访前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确定采访人选、采访问题和采访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我的职业构想,发散思维,激活已有的关于职业的语言知识。
2.采访阶段。学生进行模拟采访,对采访的问题及形式进行微调整,这也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
3.采访后阶段。学生梳理整合采访信息,提炼概括不同职业的共性,实现思维逻辑性的发展。在深入了解不同职业后,学生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不同职业,充分认识到不同职业的前景、面临的挑战和所需的努力,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并由此确定个人职业规划,实现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由此可知,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与“职业”相关的语言知识,树立“职业平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终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总体而言,本单元以职业规划作为单元核心概念,契合了新课标中“人与自我”下的职业启蒙与职业知识主题,是一次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有效尝试。
作者 | 杭州市文海中学 贾凤娇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