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再说《两小儿辩日》之思辨式教学

2023/4/21 9:37:54  阅读:132 发布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论语》中的,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中有。

这句话的翻译不难,即“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此句的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去年教这一句,没有让学生思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吗?”

思来想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怎么能是智慧呢?应该是诚实,应该是德方面的。因为这是孔子的言论,好像大家不敢质疑,只是说:“这句话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其实人们的这种认知,就是否定了其“是知也”。因为“智慧”与“诚实”是两个层面的,是不能混在一起来说的。

为什么谈《两小儿辩日》要谈这句话?因为教《两小儿辩日》的老师都要用这句话。老师用这句话是赞美孔子“不能决也”的高贵品质,但不得不说,《两小儿辩日》最后一句话:“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一句中的“知”,不就是“是知也”的“知”吗?【编者将“知”解释为同“智”,智慧。】

什么智慧?智慧是能解决难题的,或者能为他人提供解释难题思路的,或者引领他人去解决难题的。孔子不能决也,作为特别有智慧的大教育家,应该是带着两个孩子研究呀,去探讨啊。毫无疑问,两小儿的陈述,已经不是道理层面、诚实层面的问题了,是科学的问题,是道的问题。作为教育家,特别是智慧型教育家孔子,的确不能立即决,但应该认识到两小儿的不同发现,从道德层面讲,是非常值得鼓励,从探究层面讲,教育家应该带着两个孩子研究起来,或者给孩子提供一个研究思路,或者让孩子去请教某某人……很遗憾,孔子只是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用孔子之“知”也笑他。

《两小儿辩日》是寓言故事,两个儿所辩之事,是列子的创造。列子是道家承前启后的大家,道家之思想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是儒家,“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为历代儒客尊崇”。

《两小儿辩日》也许就是道、儒思想之辩论,“道”“德”之辩,“科学的自然规律”与“诚实道德”之辩。有人说,两小儿的问题,列子也解决不了。是的,在那个时代,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这个科学问题,当然解决不了。但他们这一辩,为科学诞生,贡献非凡。今天的课堂,应该以此之辩,让学生有着这样的收获,才是他们之辩的期盼。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