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过程建模及理解大概念、运用大概念的一本书——《培育智慧才能一一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读书札记
2023/4/21 9:21:33 阅读:146 发布者:
关于学习过程建模及理解大概念、运用大概念的一本书
——《培育智慧才能一一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读书札记
这是我最近读的教学方法类书中自认为收获较大一本书,其中本书作者之一马扎诺是我崇拜偶像之一,他的书务实、接地气、可操作。
01本书我采取了如下读书方法
先看了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主编的《学以致用教师阅读》一书中关于本书框架导图及十一学校教师写的学以致用的5篇文章;接着我边阅读边勾画批注;第三步,我对勾画重点采用图片转文字形式进行了重点摘录,电子阅读笔记达上万字;笫四步,我又再读本书框架及学科应用文章;第四步,翻阅摘录笔记二次消化吸收;第五步,深度思考本书与新课标倡导的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如何关联;第六步,整理反思与摘录读书扎记,思考输出样态。
02品读本书后,对我触动最大的有三点
一是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及教学设计的框架策略,想要学、会学习、能学会。想要学取决于学生自我系统是否开启,即他的态度与感受。这让我与读的马扎诺另一本书发生了关联:学习启动,许多教师认为直接启动认知系统,这是一个误区。人的自我系统(决定介入与否)一一元认知系统(决定目标策略)一一认知系统(处理相关信息)一一知识技能。第一个突破点就在于打开学生的自我系统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第二个突破点就在于打开学生的元认知系统,形成“学会学习”的心智习惯。
第二点是关于知识学习三个阶段:获取与整合知识、扩展与精炼知识、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特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经历细化的三个阶段觉得能用到教学设计上;另外,获取与整合知识的六种组织模式:叙述模式、时间序列模式、过程或因果模式、情节模式、概括和原理模式、概念模式,扩展与精炼知识的八种推理过程:比较、分类、抽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提供支持、分析错误、分析观点,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中发现知识价值的六种方法:决策、问题解决、创见、实验探究、调研、系统分析,这些对实现课堂上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非常有借鉴意义;本书关于调节性思维论述对新课标强调的学后反思的素养落地很有参考价值。
第三点是:采用图示组织者或模式让知识学习可视化、程序化思维有必要植入新课堂教学中。
另外本书在扩展与精炼知识中总结的八种推理过程,我认为加以改造,可以作为理解大概念的八种视角或方法;本书在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中提炼的体现知识价值的六种方法,同样加以借鉴、改造,可以作为大概念迁移运用如案例开发、作业设计的有效抓手。同时我也觉得这二部分均属于发展学生推理过程,学会理性、科学、有序推理是思维升级、解决问题需要的关键素养,终生受益。
03本书读后引起我持续思考也有三点
一是知识学习的三阶段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学习流程,学以致用、边学边用、用以致学如何选择?利弊如何?选择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是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学科知识可能忘掉,但学科一些大概念、思考问题视角方式会影响孩子一生。要处理好学科素养这个阶段目标与未来综合素养的终极目标的关系。
三是我们到底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还是利用学科培养学生学会思维,我觉者还是后者,因为若不从事专业研究,学会思维作用有限,但学会多元整合思维是一生功课。
04本书我读出有待思考、拓展也有三点
一是可以把陈述性知识再细化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去叙述会更明晰。
二是有意义地运用知识是归到能学会还是会学习哪个更合适?
三是关于思维分类本书仅是一家之言,与众多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观点有冲突,有点片面,不可全盘接授。
05本书读后输出我决定采取三种方式
一是制作学习过程建模去分享、传播,中间加一些自己个性例子;一是整理读书摘录与札记,让年轻教师快餐式学习核心要点;三是欲准备到一所学校引领教师共读这本书,采取先拆读分享这种共读模式,加快阅读速度与质量,同时把重点放在让教师思考读后"这本书哪一点能运用到自己教学中?”这个关键问题,开启指导学习致用新探索。
转自:“变压器王红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