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2023/4/21 9:12:36 阅读:119 发布者:
0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辅导性: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白行领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情意行的造当模式。课堂中教师要融入心理辅导的技巧:平等、尊重、真诚、接纳等
发展性: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不断达到最佳水平。包括可持续发展(解決成长中的问题)、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多个领域)和潜能发展(开发学生潜能)。
体验性:“活动”是心理课的重要裁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心理的反思和意义的建构。“活动” 和“体验” 是心理课的重要特点。
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作为课程资源,并政力于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自助性:是一个以“他助一互助一自助” 为机制的救育过程,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个体成长过程。
02
教学选题与教学内容
教学选题
规范性:符合国家文件规范
适当性: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范围适当
时代性:体现时代性、新颖性
教学内容
科学性:以扎实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传播正确的心理学理念
前沿性:融入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科学的成果)
积极性:体现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03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规定:
•心理健康救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键常识和技能。
•具体包括:自我意识发展辅导(如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情绪情感辅导 (如情绪调控、 克服挫折、培养道德感)、学习心理辅导(如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应试心理)、人际关系辅导(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青春期辅导(如性心理、性伦理、恋爱与婚姻)、生活与职业辅导(如休闲、消费、职业規划)。
04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活动性: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体验性: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深入体验
多样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适当性: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学过程
具有逻科性: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个活动串联或一个活动贯穿
加强辅导性:要体现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
减少控制性:减少预设,促进生成
禁止伤害性:创造安全温暖的氛围,保证每个学生都不会受到伤害
05
常用教学方法
认知法:讲故事、艺术欣赏、认知改变、调研等
操作法:游戏、作业、测验、讲演、绘画、唱歌等
讨论法:专题讨论、辦论、脑力激荡、配对讨论、六六讨论等
角色扮演法: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双重扮演等
行为改变法:行为训练、示范、奖赏等
戏剧法:教育戏剧、心理剧等
叙事法:创造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经历等
06
素材选择与有效使用
导向性:注重立德树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
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
真实性: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生成性资源
情感性:能唤起学生情感体验,迅速进入情境
新颖性:社会热点、前沿研究、原创素材等
07
生成性教学资源与预成性教学资源
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救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不是事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现时性等特点。
问题型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疑难和问題。
错误型资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差异型资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
预成性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之前就已存在和形成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的预设性资源和学生的携带式资源。
预设性资源:救师在课堂救学之前为开展救学活动而准备的一切救学资源,如课本、教策、资料等。
携带式资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自身就已经存在但木表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
08
课程教学评价的六度
•课程主题选择的契合度
•学生活动的参与度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课程设计的深度
•课堂效果的生成度
•课程设计的创新度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