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带班方法▏张芸芸:如何设计一次有效的“家访”?

2023/4/21 9:08:19  阅读:109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21度班主任 ,作者张芸芸

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力举措。家访只要做到家访前有准备、家访中有策略、家访后有总结,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访前:备课要全面

在家访前,教师一定要做足功课,既要全面掌握学生各方面、各学科的状况,也要对家长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前的“全面备课”主要是:备学生、备家长和备内容。

“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成长经历、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相关情况等,同时还要从各科教师那里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等;“备家长”即了解家长的职业、脾气性格、个人素养,以及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特别要详细了解家长对待教育孩子态度,对待孩子学习的认知等,为面对面深入交流做好准备。“备内容”即家访时如何开场,如何构建谈话框架,如何收尾。

教师家访前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同时,还要提前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长的应对策略。

家访时:沟通有策略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肯定、被认可,同样每一位家长的内心也都需要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要让家长看到希望,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家访时坚守的“初心”。

观察环境:家访时,教师应该首先观察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有没有独立学习的空间?感受一下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氛围是温暖的、轻松的,还是紧张的、冷漠的。

巧妙沟通: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指责、不评判,切忌给学生、家长贴标签,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更不能道德绑架。当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时,一定要平等相待,尊重彼此。谈论孩子的问题时要客观,运用描述性的语言说事实或状态。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全面衡量学生,多角度挖掘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扬长带短”,让家长看到希望。

挖掘潜力:利用家访的契机,教师要学会在家庭教育中挖掘资源,寻找激发家长改变、学生成长的潜在动力,让家长看到前进的方向。

形成合力:教师要与家长共同商量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形成合力,助力学生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变。

家访后:总结要及时

家访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家访总结,回顾家访过程,及时记录和反思,积累经验和方法,设计好学生后期在学校的跟进教育,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相呼应,在情感交流、心理疏导、生活关怀、学习辅导等方面有序推进。这样的家访才真正有效果、有后劲。

越过山丘,前方可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家访,我们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携爱前行,

拉近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家校同心,

家校同行,

构筑家校沟通的桥梁,

助力孩子成长!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