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从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2023/4/21 9:05:16 阅读:100 发布者:
长久以来,教育习惯了在“教师为中心”的路上艰难求索,学生的个体发展不断被禁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学生有着基本的成长规律,他们独具个性又渴望被看见。那向学生学习就成了教师的应时而为,蹲下自己的身体,靠近跳动的童心,教育才会真实发生。
人民教育每周一问荐读:
老师,您从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每周一问
事必躬亲的姿态
1
在孩童的世界里,会把老师的言行当作榜样,把老师的要求当作“圣旨”。小学的孩子会花上整个周末来完成一张画报,生怕一点瑕疵就让自己的作品不完美。数学课后留下的思考题,一群执拗的孩子非要解出来,演算的稿纸堆成了小山。反观老师,想当然式的教学却在课堂中屡见不鲜,经验代替实践,说教代替体验,学习就背离了初衷。因此,教育是做的哲学,这是学生教给我们的真理。
孜孜不倦的求索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人人都通晓的学习之道。我们也如是教育孩子,勤学好问才能学有所成。课下的办公室,挤满了提问的学生,时而反复追问,时而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充盈感让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当下,老师被繁琐的工作淹没,应付问题成了常态,研究问题变得虚头巴脑。照照学生这面镜子,“不求甚解”的教育态度应该感到惭愧,亟需重新拾起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心如明镜的信仰
3
我们常把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而父母和老师就是作画人。犹记得一年级初入校园的孩子们,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描绘着所有美好。他们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自己好,相信每个明天都会阳光灿烂。日趋复杂的教育关系,让老师们常有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我们向学生学习,卸掉多余的枷锁,回到育人的起点,如明镜一般透亮的生活,才能找到教育的真正意义。
兼收并蓄的豁达
4
学校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要在和而不同的集体生活中寻找自洽的处世之道。小学老师一定都知道,孩子之间的矛盾要用孩子的方式解决。上一秒还相互赌气的两个人,下一秒又玩闹在一起了。哪怕今天没有获得表扬,一个棒棒糖就可以拭去所有的不开心。像个孩子一样,大胆表达情绪,接纳周遭的不完美,与各种不愉快和解。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内心丰满的人,学生才可能拥有饱满的生命质感。
生生不息的滋养
5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释义。当我们都是学生时,总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劲,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也就是这样永远充满好奇,渴望改变的状态,使得孩子拥有不断焕新的生命力。做教育,也应该如此,主动接收新的讯息,大胆突破禁锢的空间,保持生生不息的学习力。一位会持续学习,会自我更新的老师,必将不会被淘汰。
老师,应该走入学生之中,用一种平和的样态去经营自己的教育田地。试着做学生的学生,让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人。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