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依依写字 ,作者深圳 陈婕
第四单元测试,我没有读题,试卷发下去就让孩子们自己做了。
其实原本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就不读题了的,但是之前一直不放心,前面三个单元都是一题一题带着做的。一直到了第四单元,我才下定决心,放手让孩子们试试。
没想到,班级整体情况跟前面三个单元差不多,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大量漏题的情况,考试时间还由以前的两节课缩短到了60分钟。
事实证明,读题与不读题区别不大。懂的自然都懂,不懂的,读了题也不懂……
题目难度不大,题量适中,看完孩子们的试卷,我觉得主要有以下问题——
1.遇到困难就退缩
第二大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当句子中有不认识的字时,孩子便会胡乱挑选一个拼音填上。因为不确定答案,抄的时候明显出现字迹潦草或者抄错的情况。
其实这样的题目我跟孩子们讲过,不认识的字跳过去,其实考的是一个词语的读音,这个词语,肯定是认识的。但是实际操作时,孩子们不一定能冷静面对。
2.漏题
考试前我就跟孩子们讲过,我最担心的就是漏题,因为很多孩子会去找横线或者括号,不按题号做。虽然我提醒了一定要按题号来,但是我知道,肯定会有孩子漏题的,而且漏一次可能还不足以吸取教训。
让我意外的是,这次漏题的孩子不多,第六大题连线题只有一个孩子漏了,第九大题的第二小题,要求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大概有五六个孩子漏了。
要避免漏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严格按照题号来做,做题前一定要确认上一题是第几题,然后寻找下一题的题号。
3.审题不清
这是一年级孩子比较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大题分类写一写,再填空。这是语文园地四的知识点,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们结合例字,了解了点在“正上方”或者“左上方”时,要先写点;点在“右上方”时,要后写点。
我自认为效果还是挺好的。
没想到的是,这道题写错的孩子并不少,而且都错在第3小题。能够正确选择“先写点的字”和“后写点的字”,为什么不能正确选择什么时候先写点什么时候后写点呢?
其实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具体和抽象的问题,比如说他能理解“五个苹果拿走了两个苹果还剩三个苹果”,却无法算出“5-2=3”。
其次,有的孩子可能无法把字的左右与“左”和“右”这两个字对应起来,或者“左右”二字一直没有正确区分。
总之,孩子们的错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第七大题的错误,大多也是这个原因。
题目给了例句,但是孩子们直接忽略了或者没看懂,照样子写就变成了随意发挥。第3小题是连词成句再加标点,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句话。
这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沉稳、冷静的孩子,经过前面几次考试的训练,看题时会更认真。
4.看图写话不会抓细节
孩子们基本上能看懂图意并用几句话写下来,但是有的孩子写得过于简单,有的孩子发挥了太多,没有做到紧扣图画。
怎样写细节呢?如果图上有人,可以重点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比如说妈妈一边包粽子一边笑着跟姐姐说着什么;姐姐正看着妈妈;弟弟伸手去拿粽子。
看到了这些,就可以有适当的联想了。妈妈和姐姐在说什么?(可能是姐姐想包粽子,妈妈在教她)弟弟为什么拿粽子?(可能是他迫不及待地想吃了。)看到弟弟拿粽子,妈妈和姐姐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样的联想是基于
的,不是凭空猜想的,这就是紧扣了画面,并写出了细节。
5.基础不牢
要写的字孩子们都掌握得很好,或许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老师和家长都便于掌控。
比较大的问题是不识字或者识字量不大。整张试卷,除了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三题组词和最后一题看图写话,每一道题都离不开识字。
不识字,就无法选出第二题的正确读音;不识字,就不知道第五题到底在说什么;不识字,就无法进行第六题的连线;不识字,就不明白第八题要干什么;不识字,就读不懂第九题的阅读题……
我们看试卷,主要是看哪里有问题。特别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分数高不一定学得好,也可能是运气好;分数低不代表没学会,有可能是考试时太累。所以,分析问题并找到策略才是考试的意义。
其实,一年级,只要识字量上去了,想考差都难。
所以,不要只是抓住语文书不放了,越是识字少,越要多阅读。因为孩子们是在阅读中识字,不是识字后再阅读的。
转自公众号|依依写字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