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萃志 笃行致远
——四海小语“精·灵”课堂之青年教师成长研修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兴国必先强师”,要把“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改革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基本标准。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生力军,应尽快掌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本领和技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基于此,四海语文组一直注重青年教师的课堂成长。
课标引路 明确方向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罗先芬主任对新课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用课程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积极语用,与新课标同行,蓄力赋能‘精·灵’课堂。”深入浅出,为老师们带来了专业引领,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师徒结对 悉心指导
为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落实“三带”工作:一带师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带师能——钻研教材、潜心教法;三带师魂——关爱学生、育人育德。
师徒一道同心协力,共促发展,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为师为徒,各尽其责,坦诚相待,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足铺垫。
聚焦课堂 共促成长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课堂上,他们或生机灵动,或严谨细致,或张弛有度,或丰实深刻,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位教师选择了《四个太阳》进行课堂展示。三年级组的殷文静、陈嘉楠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元日》《池子与河流》。
姚永俪老师重视识字教学,随文识字,引导自然流畅,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此基础上补充更多的识字方法。通过
、微课、实物投影和交互游戏突破识字写字重点;利用动画、音乐、
等让孩子体会情感突破难点,学生能在趣味中识字、读文、体会情感。
李星燕老师以学生为本,通过引导学生质疑题目引发探究心理:“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陈宇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把同学们带入到课堂情景中。微课小视频《后羿射日》制作精美,通过神话故事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弘扬了民族文化。
殷文静老师的课堂上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语文实践获得中感受诗歌的美。以新年的祝福动画片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学完本课之后,还通过手势舞与孩子们一起唱诗,再次感受春节欢乐的氛围。
陈嘉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调亲切,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施大单元教学,通过回顾单元主题“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发现《池子与河流》运用了寓言故事的内在规律——人物间对比的写法,在课堂上生成和总结了寓言故事的学法,促进学生习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堂脉络清晰、教学设计有思考、学生实时点评到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活动后,罗主任进行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精心准备,针对每一位执教老师的课堂,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认真点评,提出宝贵建议。
教以共进 研以致远
青年教师研课虽暂告一段落,但每位新教师的拔节成长仍在继续。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思索中不断前行,相信每一次前行都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自信。
陈宇
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姚永俪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
殷文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语文课堂要循循善诱,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
李星燕
识字教学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
陈嘉楠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转自:“南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