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变革看实小】聚焦概念本质,锤炼数学思维——“练习课、复习课教学模型研究”课堂开放研讨活动
2023/4/20 9:15:25 阅读:165 发布者:
巧练习塑技能,妙复习成能力。为落实“1238”教育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变革,4月13日下午,以“练习课、复习课教学模型研究”为主题的数学课堂研讨活动在实验小学如期举行。教科院张加强副院长、数学学科教研员王敏老师及全市各学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等二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有层次
年轻的刘亦舒老师和曹喆老师分别执教了练习课《乘法运算律》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
《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课堂上基于前测反馈,亦舒老师带领同学们完成了基本练-变式练-拓展练等多层次的练习题,并且学生计算完成后对所使用的运算律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从算式的形式找到规律,采用分类类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对比、辨析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和五年级学习的把多个物体看做单位“1”,找到这两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共同点——平均分入手,辨析分数和除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但完成了单元知识的梳理归纳,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感悟、再理解。
说课议课有思路
“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课例活动结束后,崔久梅老师针对这两节课的设计思路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两节课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针对概念教学,注重概念的理解,锚定学情中的易混淆的典型问题入手。区别在于两节课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法。
实验小学数学观课团队的老师们进行了观课议课,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课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练习课的方法是分层练习。采用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的方式,通过分类对比,发现“形似而理通”,在辨析中让孩子感悟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突破易混点和易错点。复习课的方法是梳理辨析,梳理的目的是为了辨析。紧扣基本概念中的易混点,通过不断辨析,加深理解,从而对问题形成清晰的分类思考,达到“以不变而应万变”,从而突破易混点。把原来混在一起的清楚地分开,原来不明白的弄明白,这就是练习课与复习课的目标。
专家引领有深度
专家引领点迷津,思路明确定信心。教科院张加强副院长以“肯定、思考、原则、迁移”四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建议实验小学把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研究结论形成“实小宣言”,并以迁移的方法引领数学老师们关注概念的建立,关注复习课和练习课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步数学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小学数学教研员王敏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导,对我校在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以“理”和“通”两个原则对两种课型的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剖析,从“用好题”、“命好题”两个方面引领老师们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关键能力提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研讨宣言有态度
通过本次活动,实验小学提炼出了以下实小宣言:
(1)练习课可以通过分层分类对比,在辨析中突破易错点;
(2)复习课可以通过同根同源的概念进行梳理辨析,加深理解,突破易混点;
(3)在课堂中要突出实效性,以“课前测和课中测”两测结果的对比,体现学生学习的生长;
(4)命题要关注情境创新,不机械刷题;
(5)课堂中注重对概念和方法的辨析,积极引导学优生带动待优生,把道理讲明白;
(6)始终以解决学生真实易错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分析抓出问题本质,落实目标清晰的教学。
勤教善研一丝不苟,深思熟虑百折不挠。教研,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经过本次教研活动,相信老师们对如何上好练习课、复习课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只要我们所有老师都动起来,多思多想多做,脚踏实地,潜心教研,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勤教善研,实小人一直在路上!
转自:“诸城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