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辨”浸润课堂——钱塘实验小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研讨
2023/4/19 17:14:08 阅读:172 发布者:
让“思辨”浸润课堂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春风拂面,新枝萌芽,万象更新。
为深入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加强教师建设队伍,探究高效课堂路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3月31日上午,钱塘实验小学语文组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以及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来剑鸿老师进行深入听课与细致指导,活动由陈吉老师主持。
夏颖娇老师带领209班的孩子们共同走进《小毛虫》的世界,共同阅读小毛虫从茧蜕变成美丽蝴蝶的故事,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和心理变化,借助讲故事的小贴士,夏老师鼓励孩子们上台讲小毛虫成长的故事,领会万事万物都有自己规律的道理。
罗恒如老师和604班的孩子们共同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围绕文中的事例,孩子们尝试提取信息,理清文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的事例叙述顺序。罗老师借助课堂作业本中的思维表格和学习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辨析事例,发现事例内在逻辑。罗老师重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开展小练笔,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达到选例得当,描述有序,叙述精炼的标准。
刘荣华老师开展题为《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价值与建议》的讲座。刘老师指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从知识能力的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他点明了思辨性阅读的定位、学习内容、教学提示等,同时区分了思维与思辨的关系。刘老师认为,思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辨是对他人或自己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矫正,并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思辨性阅读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作出合理评判的阅读活动。最后,刘老师对《小毛虫》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刘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低年级渗透思辨性阅读教学,应在高年级课堂深入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抓住关键问题,精简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春日之美,在于希望与勃发;教学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此次教学研讨,为老师们打开了心窗,拨开了云雾,深化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认识。未来,老师们将以新课标为根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继续俯首耕耘,不负春光启新程!
转自:“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