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线上培训丨回归数学本源 寻找算理之根
2023/4/19 16:58:33 阅读:120 发布者:
回归数学本源
寻找算理之根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第二十三场研修活动报道”
4月15日晚,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云端,共同参加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小学教研基地的第二十三场线上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杭州师范大学岳增成博士主持,主题是HPM视角下“自然数的乘法”专题研修的教学实践,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数学团队和杭州市拱墅区陈爱君运河名师工作室这两个团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首先,岳增成博士引导老师们回顾了第二十二场的活动内容,并对小学阶段的整数乘法教学进行了纵向整体分析,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以及相关史料三方面展开研究。他指出古今中外对“自然数乘法”认识的共同特点是依据乘法分配律和乘数的加法分解,围绕如何将它融入教学,岳增成博士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与思考。
两个团队分别为我们呈现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新授课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拓展课,与会教师进行了在线观摩。
东莞市大朗镇启明学校李倩蓉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从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入,并引导学生回顾算理,再以简单的路程问题为情境,探究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算法,并总结不同算法之间的共同之处,最后沟通拆分法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本节课的新知与以往的知识方法进行对比,体会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陈爱君老师展示的《再探笔算乘法》,课前设计了让学生先学习历史上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做到课前有思考,课上再交流。课上抓住对算理和计数单位的理解,呈现了不同的算法,由格子算法到叠果法、视窗法再到中国古代算筹,在贴近学情的同时,引导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在对比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算理,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发现笔算乘法的本质是先拆分再相乘,也就是把相同计数单位求和在感悟算理的一致性的同时,加强了对位值制的理解。
活动最后,岳增成博士和曾淑娜老师、李文燕老师围绕这两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从学习方式、数学本质、算理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文化的呈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岳博士和曾老师还提出,建议在部分方法的表征中,要将过程完整表示出来,促进知识的关联与理解;提出现代方法与古代方法优势的对比,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与讨论。岳博士还提到,希望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基于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建议老师们更加关注细节,体会从“+数学史”到“数学史+”是一种方式的改变,要在应用的深度上继续开展研究。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种子,在研讨中生成。本次研修活动引发了教师对数学史的深入思考,走进数学史,拓展教学实践的新思路,希望HPM与我们一路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