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研 · 课题研究丨领悟运算律 建构思维模型 落实核心素养

2023/4/19 16:57:03  阅读:106 发布者:

领悟运算律

建构思维模型 落实核心素养

——四年数学校本研究报道

为进一步落实大单元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研究,四年数学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与教材相联系,以基于标准和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导向,开展了“基于计算能力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重构研究”的校本研究,选取了第三单元《运算律》展开了系列教学研究,本次活动旨在进行大单元引领下数的运算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集体备课,研读共学。

四年数学组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学情的基础上,将单元内容进行融合规划,形成新的单元课时整合,聚焦数学本质,突出了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次单元整体设计基本体现了整体性、模块化、实践性的特点,做到了整体把握,再进行系统组合,合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学习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

本单元的内容其实是基于运算意义理解,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整合在一起,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同时由于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形式接近,安排时避开它们,有利于分散学习难点。从单元整体视角看,将运算律整合,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系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结构调整,四年数学组选取了四个典型课例进行集体教研,分别是《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再认识》,力求达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知识联结为核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立足课堂,践行理念。

1.更加关注运算律本质的理解。

理论学习后,韩鑫老师、邢朝臣老师设计并执教了《交换律》一课。通过教材重组,抓住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共性特点“交换位置,结果不变”,打通了知识内在的联系。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很相似,类比的意义很明显,教学中把加法交换律作为知识的生长点,突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规律这样的推理全过程,充分感悟规律探索的严谨性,有机地渗透推理意识,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中贯穿“活动式”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这种以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给学生的空间更大,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更强。课堂上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和方法,不仅能迁移到其它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去,甚至能影响到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

2.更加关注数形结合的直观理解。

陈喜贺老师执教的《加法结合律》基于运算意义的理解,在乘法意义、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建构,通过数形结合突出模型思想,重视说理过程,从本质上完成对运算律的数学表征。对于运算律概念的形成,学生充分经历了感知建模、体验规律、验证模型、应用规律的过程。初步发展符号意识,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渗透研究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迁移。

3.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表征。

经过评课和再次研讨,老师们对整体关联,立足大单元视角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郭京京老师执教了《乘法分配律》一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学具立体小方块,使学生可以一边操作学具拼方块一边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以“具体模型+符号”的形式设计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模型与符号两种表征形式之间进行流畅转译,从而理解直观模型中的乘法关系;使连接方块时“数形结合”的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愈加清晰和具体,促进和增强学生开展观察、想象、比较、归纳、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提高了多元表征学习的质量。既建立了“形”与数据之间的联结,也建立了“形”的结构、内涵意义与运算关系之间的联结。促进学生有效说理,让学生在明理辩理中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借助乘法的意义从本质上完成对乘法分配律的数学表征,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分配律,凸显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4.更加关注运算律教学的价值。

在前面几节课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四年数学组开始深入研究运算律中的最后一节课——乘法分配律,由肖郝老师执教。本节课重点突出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关联先前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数学学习的直觉及知识对应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之前所学习的数学模型举例验证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打通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其次关注简算状况,通过学习简算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加强对算式中“几个几”的辨析,从乘法对加法的模型逐步延伸到乘法对减法的模型结构。

“教”无止境,“研”绵不断。四年数学组教师,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关注学生自主发展,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由理论变为现实,不断推向纵深,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中。在学校的教研方向与组内校本研究主题下,为“双减”政策下“减量、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不断探索。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