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 · 线上培训丨汲“历史”智慧 溯“自然”之源

2023/4/19 16:55:11  阅读:100 发布者:

“历史”智慧

“自然”之源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第二十二场”研修活动报道

四月伊始,风和日暖。41日晚,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再次相聚云端,如期参加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小学教研基地的第二十二场线上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岳增成博士主持,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继续围绕HPM视角下“自然数的认识”专题研修进行教学实践研讨,第二部分是开启新的研究主题“自然数的乘法”之前期分析。

岳增成博士引领老师们思考基于数学史的教学研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让老师们进一步体会到将数学史融入课堂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重构,促成深度学习,实现学科育人。

博兴县实验小学数学团队的温树民老师带来课例《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经历自主数数和探究的过程,感受1010个数的简便性,体会十进制计数的优越性。课后温老师进行了反思,指出数的认识要经历数、摆、记、拨的过程,为今后的运算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聚焦数的过程,丰富学生数数的活动经验,优化数数的方法,形成数数的策略。

潘丽云博士指出,通过学情调研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数数经验并不丰富,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数数经验的积累。在已有自然数逐一计数的方法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按群计数的方法,从而形成计数单位。

接下来由东莞市大朗镇实验小学数学团队中的叶合珍老师分享《HPM视角下“整数乘法”教材分析与思考》。叶老师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从课标整体要求、纵向整体分析、单元整体结构和横向课时对比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单元整体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提升整数乘法的运算能力和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淑娜老师接着对HPM视角下“整数乘法”进行了学情调研与分析,从“竖式计算”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整数乘法的现状进行分析。曾老师通过调研总结出教学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竖式计算规则与格式的既定性与儿童自主思考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运算与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促进计算教学由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变。

接着杭州市拱墅区陈爱君运河名师工作室的田宏莎老师继续分享有关 “笔算乘法”的教材分析、史料梳理和前测分析。她阐述了“竖式计算”的数学之“源”“本”和数学发展之“流”,指出回顾历史能更好地感受计算的原理性知识,教学中要优先让学生去探索个性化方法,比较、概括出方法的共同点,逐步形成通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思考的快乐,感悟数学的智慧。

最后岳增成博士和潘丽云博士总结了本次活动,指出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古今算法中的智慧,从而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本次研修活动引领着老师们对“自然数的认识”和“自然数的乘法”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史教育价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推动我们继续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