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实小东校区高数组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一次全面且深刻的教研,在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中,“分数”处于核心概念的地位。为了把“分数的认识”教得更扎实,大家争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01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新授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从课标要求来看,五上学习分数的意义,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02
学情分析
(1)学生从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很多学生对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在语言表征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需要再进一步完整的表述,强调“平均分”。
(2)丰富认知,搭建理解“整体”的平台。
上面的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还停留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因此,突破“每份是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也能用分数表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理解把多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看作“整体”,再将整体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明确用分数表示时“量”和“率”的区别,也能初步感知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学生对于“1”的理解相对薄弱,也是后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在学习“分数单位”时有所渗透,分数可以看成是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分数单位怎样累加到单位“1”,然后,再累加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4)根据前测的数据,我们的教学中补充“部分——整体”的学习素材,能丰盈学生的感知,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最后一题比其他题都完成得更好),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建构过程,能使分数意义的本质深入学生脑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03
课例展示
袁关红老师作为执教者进行了本节课的课例展示。袁老师的教学过程,很好的关注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
1.回顾旧知,了解分数的产生。(简要回顾1/4的意义,复习了分数各部分名称)
2.表示1/4,理解单位“1”,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3.在8个圆上表示分数,再次感知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沟通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概括分数的意义。
5.巩固练习,说分数的含义,深化对分数的认知。
在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04
教学设计调整
袁老师这堂课前后共试教4次,每次试课后组内的老师都有跟袁老师交流,或一起或单独。
第一次:试课后,老师们集中研讨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①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建议设计更多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等概念。
②虽然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但对分数的产生,学生还是很模糊,建议在课堂导入部分,加入对分数的产生的意义的了解,让学生对接下来研究分数不感到突兀,同时回顾分数的基本组成和读写法。
③建议结合具体情境、实物、图形、图示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直观。
第二次:整节课的流程已经比较清晰了,袁老师设计的两个活动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探究更为主动,理解其意义也更加深入。
第三.四次:
①明确活动一的目标,特别关注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述分数的含义。
②把“一个计量单位”看成单位“1”,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能作更多的铺垫.评课意见:
③活动二的探究能更加深入,通过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领悟到,不管具体的量是多少,都是单位“1”,产生的分数跟平均分的份数和取其中的几份有关。
每次的磨课都是一次艰辛的过程,也是高效成长的机会。
05
心本课程三场域体现
情感场:本节课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有爱温馨,多个环节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完整的表述。学习氛围融洽,老师在素材选择方面,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感知分数的意义,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另外,让学生圈糖果写喜欢的分数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涂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充分发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交往场:本节课中师生间的问答互动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共享与共生,教师抛出问题“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两幅表示 的图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学生在展示和回答过程中得到了分数的组成以及“一个整体”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单位“1”,这些师生互动有利于突破单位“1”这个难点。而通过“画出 ”和“圈一圈、分一分单位1”的互动环节中,教师充分的让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方法,且适时补充提炼,有助于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归纳,这里建议再增多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思维场:
教师层面:使用学习单设置清晰明确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多次请学生上台展示,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学生层面:①不管是单个的回答问题还是上台展示都是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既培养了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其他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②“数形结合”思想贯穿始终③从四步逐步引出分数的意义,层层递进。
06
评课
曾静老师和李芳老师两位主评人对本堂课进行点评与指导。
本节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突破了两个重要概念: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二、经历了抽象概括。
在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抽象的数用“形”具体形象化;具体的形用“数”抽象数学化;概括什么是分数。这样的教学,舍非存本,引导学生抽象出了分数的模型,渗透了符号意识。
三、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认识分数单位之后,袁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整数、小数的计量单位,沟通了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结构化和系统性。
建议:
1、1/4素材的感知不够丰富,建议至少提供四种。
2、沟通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联系,建议在数轴上数数引出,突出“数源于数”。
3、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建议放在8个糖果之后。
07
活动总结
本次课例研修活动,在对照活动前的预期目标,结合现场授课情况及活动后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活动的效果达到了预期值,甚至超出了预期效果;研修活动每一个环节,人人参与,合理分工,深度学习,在研讨的过程中,思维相互碰撞,思路越辩越明,能结合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很好的融入了大单位整体教学的意识,注重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已经完全适应了当下主题课教研模式,我们相信,高数组以后主题教研会做得更实、更高效!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