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实验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项目听课调研和评课交流活动
2023/4/19 16:11:29 阅读:194 发布者:
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深度研讨,才能柳暗花明。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实施路径,4月13日,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在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的引领下,开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听课活动。
普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云鹏,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宝,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分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艳玲,项目助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汤牧文,高新区项目有关负责同志、数学教研员、学校教学负责人和部分数学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团队
数学教研员钱水征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聚焦课堂展魅力
活动主要以课例展示为载体,分别由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刘婉兰老师讲授三年级下册《美妙的铺地锦》和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上官勤老师讲授五年级下册《旋转》,随后进行评课议课活动。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刘婉兰老师
讲授三年级下册《美妙的铺地锦》
郑州中学第二附属小学上官勤老师
讲授五年级下册《旋转》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刘老师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表达、操作、交流、汇报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地探究计算的奥秘,梳理古代与现在所学乘法计算方法的异同。数学文化的渗透,架起现代与古代乘法的桥梁,促进学生数学修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的想法吧
刘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小组谈论中
专家近距离感受学生的学习劲头
为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在趣味中汲取数学的精华,在趣味中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上官勤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旋转的三要素以及旋转的特征,帮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新知,感悟思想方法,获得深刻的数学体验。
学习是我的最爱,看我们认真的样子多可爱
热情不减,我们爱探索
马云鹏教授认真听老师们讲课
老师们认真记录课堂收获
记下教学的好方法,共同进步
深度研思寻策略
课例展示后,两位老师结合各自的课例分享设计的初衷及磨课过程中的思考。专家和领导、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交流,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
刘婉兰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上官勤老师对所上的课进行反思分享
汤牧文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两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均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汤牧文老师分享教学好经验
王艳玲副教授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视角出发,指出在设计的时候要明确每一课时的位置,做到前后有效的衔接,发挥课时教学的载体作用。
王艳玲副教授点评两位老师的课
吴立宝教授鼓励老师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把每一次听评课都当成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去探索身边事物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去观察生活中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五彩斑斓的美。
吴立宝教授就立足大单元教学进行评课
马云鹏教授肯定授课老师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勉励老师带着思考,带着热情,深钻细研,经历磨炼,期待蜕变,收获成长。
马云鹏教授
进行教学思路分析点评
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郑青杰副主任鼓励老师们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探究中体验动手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郑青杰副主任与老师们亲切交流分享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刘洋代表学校感谢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为学校老师提供的平台,老师们一定会乘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项目的东风,思行并进,躬身细耕,持续践行新课标。春风拂面,新枝萌芽,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在这次的观摩课中,老师们收获满满。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全体数学老师将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常规教学,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优化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添枝加叶,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
转自:“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