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金丝翼善冠——记实验二小商务区分校博学课程
2023/4/19 15:41:27 阅读:139 发布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们在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明十三陵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顶级国宝,那就是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这件金光闪闪的皇冠,全部由0.2毫米的金丝纯手工编结而成,重达826克,而皇冠上的立体双龙戏珠造型,仅龙鳞就有8400片,令人叹为观止,充满王者气派!今天的博学课程邓玉玲老师将和小团员们一起领略金丝翼善冠的风采。
翼善冠,冠名。为皇帝常服冠戴,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与唐代相较,明代“翼善冠”要简化得多。此翼善冠分为“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冠上加二龙戏珠。
课程伊始,邓老师通过央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频,带领小团员们了解金丝翼善冠,感受明代金银细工高超技术。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物更是承载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一代又一代的花丝匠人们,书写了非遗传承的诗篇。
金丝翼善冠,因为帽子两侧用精细的手法、工艺制作了两条蟠龙,因此又名金丝蟠龙翼善冠。其制作工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花嵌”,在这个总名目下又可再分两支即花丝技艺和镶嵌技艺。
接着邓老师向小团员们讲解翼善冠的发展和花丝镶嵌:
每个朝代文物背后都有曲折的故事,灿烂的文明……
为了全面形象地展示中国文物浓缩的文化,小团员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物信息,用自己的画笔绘制文物图片,用自己的巧手构建文物样貌,使文物活起来、亮起来、燃起来!
小团员们的作品构思新颖,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丰富。他们在课堂中体验了历史文物的魅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文化知识,增长见识,激发了小团员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保护文物、保护非遗的意识。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为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物、传承非遗多尽一份力。
古人的智慧不止于工艺,他们已经将智慧成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留给后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明的推动力。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的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的游子,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这些国宝的身上蕴含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灿烂历史与文化积淀。
合上厚重的历史,张开求索的双眼,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博学课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转自:“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