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题研究】申报书范例┃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2023/4/18 17:54:27  阅读:122 发布者:

申报书范例┃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说明:申报书的核心内容是课题论证设计,因此,这里只呈现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其他基本信息省略。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资优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据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人格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尽相同的概念。广义的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气质、性格及其个别差异的混合体,也就是个体所具有的典型的、相对稳定的又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而西方心理学意义上的狭义的人格指的是气质和性格的总和。我们这里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因而我们所说的人格就是广义的人格,也就是我国习惯上称为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介绍,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较大;但是,其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作为资优生来讲,受自身智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关注程度的影响,在人格发展上会表现出矛盾的特征:如,理想我和现实我的不平衡,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激烈竞争和耐受能力弱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组织纪律性差,有时贪玩不能自控;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学习的规范性训练较弱;优越感强,易生骄气。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排除,不仅会影响心理发展,亦会制约资优学生的后续发展。少年班学生车晔(19岁在中科大少年班入党)亦提到,作为学校生活,最主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掌握学习方法,并在人生观、价值观上逐步成熟;没有这些,可能会在竞争中过早被淘汰。

埃里克森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康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换句话理解就是: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纠正资优学生已有的人格偏差决不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提升资优学生的人格品质,让他们的人格发展与智力发展一样,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研究意图。资优教育作为相应的教育干预手段,不仅要能发展资优生的智力潜能,更要能培养资优生的健康人格,让资优生不仅有“聪明的脑”,更要有“温暖的心”。

 

2、概念的辨析与理解

1)资优学生的界定。经过鉴定,在下列领域有卓越表现或高度潜力者可以定义为资优:一般智能、  特殊学术性向、创造能力、领导才能、艺术才能、其它特殊才能。在心理特质上,资优生表现出“早、快、好、多、奇、久、广、活”的特征,即:年龄小,智力好;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观察力强,往往能在一般学生看不出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注意力强,且能保持长久的集中;记忆力强,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想象力丰富,爱标新立异;思维敏捷、深刻,理解能力强;善于独立性和创造性。

2)资优教育的界定。资优教育一般是指对资优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现代特殊教育,它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核心。资优教育专家B.Clark 指出:教育工作者应该竭力使学生智能呈动态的发展,以协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资优者较之一般学生更有高层次智力发展的潜力,因此应该提供资优者发展高层次智能的充分机会。

3)资优生的健康人格的界定。关于健康人格,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现代社会里,何谓健康人格?美国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曾就现代人应具备的品质的特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也可以认为是现代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1)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点、新的行为方式。(2)准备与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3)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4)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效率。(6)在公共和个人生活中注重计划性。(7)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8)具有良好的可依性和信任感。(9)重视专门知识,愿意根据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尊重与自尊。(12)了解生产和过程,并希望在生产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我校在总结以上几点的基础上,结合资优生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资优生的健康人格概括为如下几方面:积极的态度、友善的交往、有效的活动、完善的自我。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格可谓现代社会资优生的健康人格。同时,我们认为:人格的核心要素在于自我概念,即资优学生要能进行适当的自我定位,尤其是当参照群体发生变化时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通过教育干预影响学生态度的改变,协助资优生明确自我概念应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4)群体研究的界定。群体研究表明这几层含义:一是指对资优学生进行群体研究,我校少年班是个大的资优学生群体;二是指与资优学生相接触的群体(包括教师、家长等)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三是指培养资优学生健康人格的渠道的群体,体现培养途径、方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5)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的前提是肯定资优教育的真正目的,即:成己,也要成人。不得不承认,世界的文明与灾难大多是聪明人的“杰作”。聪明如一把利刃,可以建设,也可以破坏。所以,作为资优教育,要能培养学生有“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建立服务的人生观。

6)实施资优教育,着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选择好适合进行超常教育的儿童,二是选择好适合超常儿童发展的教育方式,“九五”期间,我校致力于资优学生选拔与培养的群体研究,“十五”期间,我校开展了资优教育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走进“十一五”,我校要对资优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进行群体研究。

 

3、理论支撑

1J.S. Renzulli 资优生三环说 :美国全国资优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州大学资优教育计划负责人Renzulli博士,对资赋优异的看法提出了不同于其它专家学者(智商至少在130以上的学生)的看法。他并不重视智商的突出,认为I.Q.只要达到中等就可以了,但却必须具备两个特质:第一、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第二、具有高度的工作热忱,而两者皆可以后天培养和增强。资优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

2H. Gardner  多元智能 (MI) 论:20世纪80年代初,哈佛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创立。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资优学生虽然有高智商或特殊才能,但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 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对于资优生更为重要,拥有这两种智能的人较能自我省察与自我肯定,也较易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适应社会群体生活,也较易于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因此,为使资优教育能发挥极致,在规划资优教育时应考量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才能利于社会和学生智能的发展。

3Sternberg成功智能(SI)概念:成功的要素在分析、创造与实用的能力的综合发挥。在《成功智能》一书中,他指出,成功智能有三大关键:用分析智能(analytic intelligence)发现方法,用创造智能(creative  intelligence)找对问题,用实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解决问题。所谓实用智能系指个体在每天真实世界中所必须应用的智能,实用智能(常识)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些人的IQ很高,但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却不好,他们的生活一团混乱,所以他们无法非常有成就。Sternberg指出,积极、认真尽责及开朗是创造成功的所需特质,换句话说,其它人虽然没有最高的IQ,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及创造力,相信自己能力可以提升的人,比那些认为自己智力已经固定的人,在工作上会有较佳的表现。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1)对天才人物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由英国的人类学家F.Galton开始。而对资优儿童的教育则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受到很大刺激,紧接着美国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国会通过法令加强对资优儿童的教育。现今,在美、德、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都设有中央级资优教育行政专责单位。

(2)台湾师范大学王振德教授在谈及资优教育的目标时,指出资优教育的目标应当包括:精熟基本学科与技能;发展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发展优异的口语及写作技能;发展独立研究的技能;促进自我了解与人际沟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领导能力;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成就动机;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及生涯规划;培养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服务精神。其中,尤其强调,资优教育应该注重品格及道德的教育。

3)大陆资优教育过程中的越来越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中科大少年班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中科大少年班跟踪研究发现,智力超常儿童在大学跟不上进程一般说来多半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它表现为:自控力弱,从小知识结构中存在缺陷影响了继续发展;少年班学生通常是数理化冒尖,文史哲单薄,进而影响了继续钻研理科问题上的分析、推论;另一方面,由于过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为社会已经承认他们是成人了,但其实他们还是小孩子,“成人感”和“儿童心”之间的矛盾造成人格上的不同一,导致性格内向,甚至出现偏执。

 

2、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资优教育理论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涉及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更少,我们对于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必然会丰富资优教育理论。在当今大陆地区,由于缺乏资优教育政策性宣言或报告书,以致许多政策性问题人言人殊,常有争议,本研究的推进,也将促进资优教育的大众接受度。

本研究以育人为本,关注学生生活,在充分研究儿童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基础上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感悟,对于整个教育领域内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是一个启示。

2)实践价值

实验价值:解决我校当前资优教育学生发展方面的问题,为资优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成才规律,使资优教育的改革以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为着力点,获得新的发展。

推广价值:课题研究思路立足于学生群体特点及个别差异基础上,强化方法,注意挖掘学生的非智力潜能,它同样适用于常规教育中学生人格发展,为我国资优教育以及常态教育中重点中学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一种改革思路。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目标

1)    提高学生人格品质,通过教育干预使学生成为“高尚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在资优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学生的资优行为。

3)    促进资优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形成资优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得资优学生能获得更高层

次的发展。

 

2、内容

1)资优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研究

a确定我校少年部为实验组,民办部为对照组,尽可能保证人数、性别等相关背景的相符性,通过艾森克人格量表、16PF、自我概念等量表的施测,比较资优学生和常态学生的特质,获得对资优生已有研究结论的验证。再通过干预影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说明学校干预影响的重要性。

b通过我校少年部两个资优班的比较,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说明学校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

2)影响资优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因素的研究(涉及资优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

3)资优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内容研究

a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发展“适应环境”能力的研究

b针对资优学生的生活态度的教育研究

c资优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d资优学生思维方式研究

e资优学生健康心理研究

4)整体规划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途径

a.培养资优学生健康人格,促进社会及情意发展之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Van Tassel-Baska提出综合性的资优课程架构,她以房子的四面来说明课程的四大领域:

※   认知的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   情意的领域:包括自我观念、动机、人生目标、社会技能;

※   社会的领域:包括道德发展、团体动力、领导风格与特质;

※   审美的领域: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

(大陆:北京八中以体育竞技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道德与心理的全面发展,除此,如历史与社会课,社会实践课程、心理课程等)

领导才能教育之课程:具有崇高的理想与价值,能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的改善有很大的助益。

b. 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班集体活动的研究

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三心: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

三性: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

着重于:民族认同感、珍爱生命、责任感

c. 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朋辈辅导的研究(同伴影响力研究)

d.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的教师影响力的研究

e. 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的家校合作的研究

5) 资优生健康人格发展的个案研究。

 

3、重点

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途径研究,包括促进资优生的社会及情意发展之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班集体活动促进资优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研究、教师和家长影响力促进资优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研究、家校合作促进资优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研究等。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前期研究:(2006.22006.7

采用文献法,查阅国内外资料,把握国内外针对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共性与个性,把握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形成我校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框架。确定我校少年部为实验组,民办部为对照组,通过艾森克人格量表、16PF、自我概念等量表的施测,比较资优学生和常态学生的特质,获得对资优生已有研究结论的验证。

2、中期研究:(2006.82008.6

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着力于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养成中社会及情意发展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班集体活动的研究、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的教师与家长影响力的研究、资优生健康人格培养中的家校合作的研究。

3、后期研究:(2008.72009.1

通过干预影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说明学校干预影响的重要性。再通过我校少年部两个资优班的比较,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说明学校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采用内容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形成结题报告,并形成一定数量的资优生健康人格发展典型个案。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2)“英才学生成长案例集”展示活动

3)撰写研究总报告

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关于资优生的发展,中国自古就有这样几种说法来形容资优生的发展趋势:一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二为“小时了了,大亦佳”;三为“小时了了,大更佳”。很显然,第一种现象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毕竟资优低成是一种很大的社会浪费。如何让资优儿童长大后获得相应的发展,或者还能获得更佳的发展,我们在资优教育过程中愈来愈觉得资优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的最终成就,不是决定于他拥有多少潜能,而是发挥了多少潜能。因此今日学校的成功要能导向于未来社会的成功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对资生的教育,应由知识的灌输提升为智慧的启迪。

卡尔.罗杰斯认为: 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对资优生来讲,取得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和谐更是制约资优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实现学生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和谐统一是本研究的重要着力点。

 

  2、创新之处

  资优教育的重点并非在发掘、塑造狭义的“资优学生”,而在于鼓励增进孩子的“资优行为”;资优行为的获得更主要来源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资优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研究

论文

2006.12

影响资优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因素的研究

论文

2007.2

促进资优生的社会及情意发展之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论文集

2008.10

班集体活动促进资优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研究

论文集

2008.10

教师和家长影响力促进资优生健康人格养成的研究

论文集

2008.10

最终成果(限3项)

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研究报告

2009.10

英才学生成长案例集

案例集

2009.7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课题理论基础可靠,指导思想正确。目前我国对资优教育的关注点正集中于资优学生的资优行为上,对资优学生健康人格的群体研究研究正是契合了这一需求。

学校软硬件过硬,为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学校。领导科研兴校意识强,学校科研氛围浓,课题主持人沈茂德和许芹校长是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沈茂德校长曾担任九五省级立项课题“超常儿童群体教育研究”和十五省级立项课题“中学超常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的领题人,许芹校长曾担任十五省级重点课题《中学超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的领题人。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为中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具有多年从事超常教育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有多位老师担任学校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有助于本课题研究在校内展开。

学校有相关课题基础,《超常儿童群体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研究》、《中学超常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学超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等一些省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超常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研究》为超常教育提供群体教育的模式,本课题是其深化与拓展;《中学生心理档案课题》为超常生提供了许多资料,为了解超常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中学超常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学超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为资优生健康人格发展培养的探索提供思路。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