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万株杨柳属流莺。在时雨纷飞,充满希望的四月,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初中英语学科承办了与深圳市宝安区、清远佛冈的三地联动教研。本次教研的主题为“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分享”。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单元整体教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分享;二是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展评活动总结及案例点评。会议由广州市黄埔区初二英语中心组刘德君老师主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符丽雪老师担任点评专家。广深清三个地区的初中英语教研员及教师在线上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的张卉老师分享了题为《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发言。她以沪教版牛津英语8A 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为例,从设计理念、教学分析、作业设计以及作业反思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张卉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作业设计应结合新课标中对思维品质的明确定义来设计体现思维进阶式发展的活动,活动需关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同时还应关注作业设计的多元性及其评价体系的建构,从而使教学真正实现一体化。她在分享中提出的作业设计方法如下:首先在作业中借助可视化工具,梳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巩固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将学习理解与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结合于一体,设计不同进阶式的思维作业;第二,制定活动计划,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活动;第三,通过跨学科知识,分析单元学习的原因与意义。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样的作业。最后通过创编教育交流活动海报、撰写方案等作业,推动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她用鱼骨图呈现作业思路和作业类型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在反思环节,她从课堂流程、小组讨论、作业分层化、多样化、作业量和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分享了优化思路的方法。最后,张卉老师借用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言:“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得出了作业重整体,走“通”更走“懂”;作业巧设计,走“新”更走“心”,作业拓思维,走“智”更走“质”;作业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感悟。
接着,来自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的江瑶媚老师进行了发言。她发言主题是《初中英语单元作业与案例实施--以沪教牛津版7下-Unit 2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为例》。该案例获得了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评选一等奖。
江老师从理论依据、设计背景、设计与实施,感悟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在进入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之前,她依据新课标对相关概念,如作业,单元作业设计等进行了充分解读。单元作业设计是依据单元目标,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通过重组、改编、自主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作业的过程。她提出,为了对作业整体、作业比例以及构成有更清晰的了解,她在参考相应的学习资料后形成了以下‘单元作业属性表’。
单元属性表中有很多关键要素,比如有作业的条目编号,对应课型所需要的课时,单元的学习目标,课时的学习目标,话题语境,课时内容,课时作业的目标,作业的内容,作业的类型等。该表格还特别关注作业的评价方式,通过等级评分、评语展示,还有批改的方式,融合了老师评、小组评、互评、自评、系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而基于以上表格的填写,她引导学生建立作业档案,通过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助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
在分享的最后,江瑶媚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正确定位作业的功能。作业具备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习兴趣,并帮助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同时还能加强家校间的沟通。第二,要加强作业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设计。第三,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系统考虑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的选择性、作业的时间等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思考不同阶段作业之间的联系。第四,要系统地思考不同学科作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跨学科间的合作。最后,要优化作业,并且形成作业题库。单元作业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不断丰富作业题库的资源。
第三位发言的老师是来自广州市黄埔区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的张伊。她发言的主题为《单元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沪教牛津版八上Module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t 3 Computers 为例》,发言分为三个部分:“为何设计单元项目式作业”、“何为单元项目式作业”以及“如何设计与实施单元项目式作业”。
张伊老师从一项调查引入,指出项目式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模型,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她提到,2019到2022年,中央到地方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文件不断提到要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项目式作业要具有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及综合性。
根据哈蒂的“可见的学习模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表层学习、深层学习和迁移学习。而要实现深度学习,学生需要进行关系加工和精细加工,以使知识结构化并尝试超越单一的知识,形成思维框架。而项目式作业恰恰能解决学习表层化的问题,实现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
张伊老师在分享中谈到,项目式作业就是在单元话题语境下,创设符合学生现有水平,或搭建脚手架就能企及的探究性综合性作业,让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并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同时巩固单元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促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她把项目式英语作业类型分为5大类:制作设计型、调查研究型、解决问题型、表演展示型和创新融合型。
接着她分享了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老师们实施单元项目式作业的具体过程。其中提到的一个黄金标准,PCL的核心设计要素和黄金标准PPI的项目教学实践准则,对与会老师们很有借鉴意义。
最后她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作为结束语:“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指出知识本身没有意义,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才能体现价值。
三位老师的分享结束后,黄埔区教研院英语英语教研员符丽雪老师做活动总结并针对这些优秀案例进行了点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优秀作业设计展示;第二、点评三位老师的发言内容;第三、如何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首先她通过以上归因分析,指出 “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当今及今后必须研究的重点课题,因为它关乎新课标是否能真正落地的问题,关于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的问题。
听取了三位老师的专题发言后,符老师认为,几位老师都能够基于先进的理念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如张卉老师是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用了逆向设计理念去指导整个单元作业设计,设计能以终为始,以学习结果为目标,导向整个作业设计的过程。符老师认为张卉老师的单元作业设计思维进阶鱼骨图,能聚焦学生思维的评价,把复习巩固,拓展实践等环节全部罗列于鱼骨图中,实现了作业设计思维进阶的可视化,值得老师们学习和效仿。
张伊老师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作业设计,能启发我们要从语言知识走向语言能力,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作业设计与生活密切相连,能引导学生从能学习,到会学习。张老师通过思维导图,使作业参与的方式,校内学习及校外学习的内容实现了很好的连接,并能引导老师们在设计时进行整体性思考。
江瑶媚老师对2022年的课标作了细致的解读,她用表格梳理了作业的功能,如育人功能、能力导向,素养导向等,同时还对作业反馈、跟踪评价、成长过程等都做了详细梳理。再而她将作业分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这些均体现了她对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困难的充分关注,做法都非常值得肯定。
接着,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问题,符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1. 用“高结构”“强关联”实施单元作业设计,如上图;2. 依据主题意义选择和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作业任务;3.在英语作业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关注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的关联性。在设计时有必要通过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呈现精简而优质的单元作业;4.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提高作业评价的效率;5. 根据S.M.A.R.T原则自测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性。S代表specific具体化;M代表measurable可测量的; A代表achieve可完成的; R代表realistic,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T代表time,完成时间。基于以上原则,符老师推荐老师们阅读相关学习文献《如何从目标、内容、结构、层次、形式五个维度把握听说作业设计》。
最后,符老师引用王月芬老师的话来做结束语,“作业是连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是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一个重要支点”。她希望老师们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走“通”更要走“懂”;要走“新”更要走“心”。作业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转自:“广州市黄埔区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