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 | 金华兰溪:指向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丨省特级教师喻伯军到兰溪指导胡竹飞名师工作室活动
2023/4/14 8:42:51 阅读:103 发布者:
草长莺飞三月天,在这美好的春日里,为了进一步落实小学科学新课标,实施素养导向的课堂,加快综合评价的改革,促使兰溪市青年小学科学教师快速成长,胡竹飞老师特邀浙江特级教师喻伯军来兰溪指导,本次活动由兰溪市实验小学承办,由胡竹飞老师主持。
01
致欢迎辞
活动伊始,实验小学书记、校长项惠忠对特级教师喻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了实验小学的科学特色:在“双减”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验小学科学组在推出“1+X”教学组织模式,“1”指以备课组为载体的常态化教学。“X”指多维度开展特色教学之路,以活动、探究和成果展示相结合,体现参与,用行动刷新实践。
课堂展示
02
第一节课由城北中心小学郑剑恒老师执教《水的蒸发和凝结》。郑老师首先呈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说一说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是怎么回事?了解学生对水形态变化的前概念。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探究活动环节,郑老师通过让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改进两个探究实验的材料,并通过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后再进行实验,确保观察到现象和结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益。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并对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实证能力。研讨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节课由实验小学应冰宇老师执教《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作为《热》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节课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了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本节课进一步观察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的传递,从而建构“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
本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围绕问题“如果把凉牛奶加热,你有什么办法?”展开,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探索,讨论明确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研讨交流阐述实验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第三部分——研讨,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进行着传递”;第四部分——拓展,出示变色杯通过颜色变化来感知温度的变化,以此来发散学生思维,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应用拓展。
03
专家引领
喻伯军特级教师基于上午的两堂展示课,给大家带来如何实施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讲座。喻特指出郑老师的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环节得当,改进了实验,提高课堂效率,采用积分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提出在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可以采用图示法,让实验设计一目了然。指导时要把握实验要求,突破重点难点,并学以致用。喻特肯定了应老师课堂的核心探究环节清晰明确,特别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充足,研讨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讲座中,喻特讲解了四个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是基础,并指明知识和素养并不矛盾,知识是基础、是载体,利用知识迁移应用、解决问题是素养。从知识中心走向素养发展。不要把科学观念等同于科学知识,要注重科学知识在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科学思维是核心,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3.探究实践是关键,在探究中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三种能力。4.态度责任是方向。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实践;实证意识;质疑创新,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科学态度和珍爱生命;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喻老师对参会的骨干老师发出期嘱,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加强设计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
交流研讨
04
下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围绕上课的内容和喻特的讲座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如何设计素养导向的科学课堂,明确“学以致用”的思想,把握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继承优秀传统(如探索式教学),探索实践综合性、项目化的教学。
05
寄语
科学本身就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科学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科学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做孩子科学探究世界的领路人,引领学生在科学世界不断探究,让我们的科学学习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在这春生万事的时节,兰溪科学老师们将携手“播下科学的种子”,将“学以致用”贯穿在自己的理念中,润物细无声地“浇灌”在课堂中,在专家的引领下为兰溪的小学科学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来源:兰溪教育公众号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