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任务群,提高习作效率

2023/4/13 17:38:52  阅读:112 发布者:

聚焦任务群,提高习作效率

——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向别人介绍,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3.写好后,与同学分享习作,从同学的习作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选择一种事物

本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种事物”。“事物”包罗万象,教材表格中列举了有关“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或其他内容,(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表格)我们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上述表格给我们提供了选材思路,纵向来看,我们可以写的事物有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横向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动物方面,既可以对某一种动物进行整体介绍,如恐龙、老虎;也可以介绍不同动物的某一部位,说明该部位的外形、功能的异同,如动物的尾巴、眼睛等。植物方面,既可以重点介绍某一种花草树木,如菊花、柳树;也可以介绍具有共同特征的植物群,如热带植物;还可以介绍关于植物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植物怎么喝水、会走路的植物等。物品方面,可以介绍常见的或新奇的物品,也可以介绍其使用方法等。美食方面,可以介绍一道菜,也可以介绍某一类食品或某一菜系等。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可以就事物本身进行说明,还可以介绍与事物相关的一些知识。这样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大家可以顺着下面的思路图,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本次习作的题目。

点评:从理论上讲,学生作为不断感知的人,大脑中储存有无限丰富的信息、记忆和感受,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材料和内容。任何一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心理活动、学习活动,都是极其丰富的,并足够让学生去写作文。为此,教者充分利用教材表格中的题目,从多维度引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借助思路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一种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个特点等,确定习作内容,瞄准习作教学的靶心。

学习任务二:制作“特点档案”

确定好自己要介绍的事物后,同学们先要仔细观察这种事物,再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这种事物。观察得越仔细,搜集的资料越全面,对事物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特点的把握也就越清晰。

介绍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突出的方面进行介绍。为了使自己在写作时不遗忘主要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示例,为自己所介绍的事物制作一份“特点档案”。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方面的特点,为了使自己的介绍更加细致、全面,就要学会从不同角度介绍事物。参考下图列出的角度,为自己选定的事物制作一份“特点档案”吧。

点评:写作时学生通过书面表达,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实际问题。写作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要遵循解决问题的规律,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解决“怎样写”是解决写作教学难题的关键,为此,教者利用“特点档案记录表”这一范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梳理观察所得和搜集的资料,并让学生从某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完善“档案特点”,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思维导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通过建立思维框架,有利于学生形成文体感,也有利于学生增强自己对文章图式的认知和建构能力。

学习任务三:拟写习作提纲

明确了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制作了事物“特点档案”后,我们就要思考文章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一般是一个段落介绍一方面的特点。比如,介绍动物时,第一段一般先写外形,接着可以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饮食、睡觉、玩耍等方面,也可以写动物的本领等,这样分段来写,能使介绍的事物更加条理清晰。

借助自己制作的“事物特点档案”,给自己介绍的事物拟一个习作提纲吧。

学习任务四:跟着课文学方法

我们根据自己整理的“特点档案”和拟写的习作提纲,完成一篇条理清楚、特点鲜明的说明性文章,巧妙地运用上各种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等。在介绍事物的过程中,说明方法不是单一使用的,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我们还是跟着课文学方法吧。

在上面的片段中,作者为了体现“下肢强健而有力”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从跳高、跳远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说明。这样一来,袋鼠下肢的强健有力就更加真实可感了。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自己制作的“事物特点档案”,拟写的习作提纲和从课文中学到的这些写作方法,自主完成习作。

点评:编写习作提纲既是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的复习与巩固,也是引导学生谋篇布局,将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进行介绍的序列训练,直接指向“怎么写”的目标达成。同时,借助课文相关语段,呈现出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及其常用情景与作用,以及介绍事物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学生经历了从文字的感性认知到抽象的理性认知过程之后,在自主习作的时候才会印象深刻,主动运用。言语支架的搭建,是学生将习作素材转化成书面表达的桥梁和纽带,成功地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学习任务五:师生互动评改

1.集体评改

作文完成后,要对照评价标准一边读一边修改。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以下评价标准,对这位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2.小组评价推荐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在集体评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然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推荐。

点评:写作评改是深化写作知识运用,促进语境和表达的关联顺应,是进一步完善语篇构建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新课标对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提出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要求。教者紧紧围绕本次习作目标,紧扣习作写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欣赏、评议、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习作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习作指导教方法”“习作练习学方法”“习作展示评方法”的“教—学—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习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清楚事物主要特点的教学目标。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例设计,课题编号:XH2021A003

      (作者单位:邓 燕/执教,重庆巫溪县城厢镇环城中心小学校;彭辉鳌/点评,重庆巫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