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英语教学的20个神话

2023/4/13 15:31:52  阅读:84 发布者:

今天我主要讲一些大家可能认为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流行的东西,有些甚至是写入正式文件的,但都是外语教学中的专业学术问题。这样的问题很多,大概五十个左右,今天主要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二十个,多是空穴来风,但影响到了现在的理念和英语教学。

01

核心素养和思维模板

Key Competences & 4 Dimension Objectives

我不是反对核心素养和四维目标,但是我持质疑态度。核心素养的翻译有问题。key competence 不能翻译成 “核心素养”,只能翻译成 “关键能力”,因为 competence 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是 “能力” 的含义,是很多知识、很多技能和很多能力构成的更高的能力,不能翻译成“素养”。欧盟对此也有一些说法,他们提到的 key competences 是可以操作和执行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说法都是抽象的概念,假、大、空,和语言学习关系不大,是无法测量和培养的。

核心素养下的外语教学目标不是学习语言,越来越淡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前到了 3.0 4.0 版,就是说外语教学目标变成了三维或四维目标,到底哪个是主要的,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目标本来应该是很明确的东西,这样才可以利于落实和达到。另外,小学和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没有修订,并没有提到核心素养,高中课标刚刚颁布,也应是在实验当中,也不是要马上实施的,也做不了。最近我考证了大量学术专业文献,这个核心素养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相悖,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上也是实施不了的。由于时间有限,容后再议。

02

二语习得(SLA

在中国英语是外语教学(FL),自然习得不了英语。二语习得强调无意识学习,没有计划的学习。我们学习英语,没有语言环境(context),没有时间的可承受度(affordance),不能自然习得。即使是母语、二语习得,想要建构知识,必须首先要解构知识。先有概念性知识,才能输入、接收、储存、加工、内化,之后才能输出和使用。顺序还是先学习知识。所以,二语习得理念是错误的。

03

任务型教学(TBLT

2005 年任务型教学在国际上已经在行业内被彻底批判,但也是在这之后被引进中国。在印度邦加罗尔地区搞实验,但并没有成功。后来 David Nunan 在香港搞实验,也宣告失败。在我国第一版的课标中提倡任务型教学,但由于意见太大,在后来的课标中已经被取消了。现在国际上提倡 “3Ps”,我国主要提倡 “4Ps”,体现中国因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平时教学方法、中高考英语教学、学习能力培养,涵盖了各个学段。国际上有人提 COLTCommunication-oriented Language Teaching),即使提交际法,也是弱交际法。输入-输出理念是个假说,中间有很多过程,并不是什么输入后马上就能输出。

04

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学习金字塔包含很多金字塔,1946 年由戴尔提出,1954年经过修订,主要讲体验式学习,后来演绎成学习金字塔,但和戴尔最初提出的一点关系没有。学习金字塔演绎成通过听讲,只能学到 5%,通过阅读,只能学到 10%,通过视听 20%,表演 30%,小组讨论 50%,亲自做 75%,教别人或立即使用 90%,这些说法没有证据,全是胡编。外语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术、PPT 没有问题,但主要还是要靠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

05

自然拼读法/直拼法(Phonics

自然拼读法/直拼法其实是人工合成的系统。就是从单词的表面就能看出发音,不用学音标,不用搞专门的语音训练。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曾做过,主要用来阅读识词,不是用来学音标的,而是在与学前阅读衔接时做的。2009 年,英美等国家已经不再提倡直拼法,因为搞了一段时间的直拼法后,有接近一半学校的学生语音出现问题,所以被叫停了。我国也搞了很多年,至少有半个世纪,但都没有成功。不学音标,英语发音永远不会,在语音上想走捷径是永远行不通的。拼读规则是学完音标后慢慢总结出来的,但必须先学音标。

06

绘本教学(Picture Books

绘本可以用,但主要应用在学前儿童,父母讲故事,或低年级学生用来课外泛读、粗读,但正规小学、初中英语课堂上不可用来搞绘本教学。绘本泛滥成灾。是有些机构利欲熏心,实在可恶。

07

合作学习(Coopera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

最新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教学法专著认为此类学习方法很流行,但不适合中国人使用,认为是文化习惯不适。我并不反对 groupwork teamwork,课堂上可以有很多活动或游戏,但不要太刻意。我建议搞pairwork,现在很多人认为一节观摩课如果没有小组活动就是失败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节好课主要还是要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

08

全英无翻译教学(No Chinese

很多人认为英语教学要全英授课。学外语,没有母语和翻译,怎么实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衔接和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恰恰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和考点。不用翻译怎么行?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中含有 22 分的翻译试题。目前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仍然没有提到翻译,这是排斥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国际上早就纠正了,可是中国某些专家还是执迷不悟。包括改错,很多人不提倡改错。交际法的倡导者 Harmer 倡导改错。错误是资源,通过错误发现学生的难点,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从而达到语言的准确、流利、得体和复杂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学必要时要适当使用翻译手段,使用母语,这是常识。  

09

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在高中或者高职高专一些学科中可以使用发现式学习,但在小学、初中阶段要慎用。倡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合作、建构、生成,不让老师先教、不让讲,“把老师霸占的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妥。我们主张先教(teach first),有人说学生懂的知识老师就不要再告诉他。但老师不教学生怎么懂呢?为什么教师地位越来越差,就是因为教师主宰课堂的权力都没有,教的角色没有了。中央现在已经开始纠正,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重视教师。重视教师就是不让讲吗?关键是要知道怎么讲,怎么教。学习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积累式、沉淀式、容纳式、迁移式。

总而言之,知识要学,技能要训练,能力要培养。但现在我们的学习方式错了,使得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学科教学学习成绩特别差,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造成大面积的学生辍学、失学。我搞了大量调研,很多学校班级只有一两个学生英语学科及格,初二出现严重的石化现象,就是两极分化,差生太多,好学生很少。

城镇学校也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学生在外语学科上吃亏太大。杜郎口中学等学校提倡的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学案式教学” 是谬论。老师的任务就是备好课,用教案指导学生怎么上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搞学案或者导学案学生哪有时间?少教怎么还能多学?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通过教师的教,通过有导教学才能达到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学校存在的意义何在?所以,要小心发现式学习,慎用 “发现式学习”。发现式教学要用好,但事实是我们总是被误导。

10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学习策略已经研究了半个多世纪。学习策略本身没有问题,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大大小小有 100 来个策略。但现在很多人将学习策略搞得只剩下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交际策略这些间接策略,真正的学习策略没学,主要的学习策略是什么?是直接策略,包含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差异,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认为学习策略效果不好,开始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在外语学习上就是培养拼读、语法、归纳和记忆能力。

11

思维导图(Mind Maps

思维导图可以用,要用。根据相近的结构、用法、词义、话题、主题等进行归纳,画图表、简笔画等很好,形象生动,但不建议一节课一直在做思维导图,将英语教学复杂化,不要过度使用(overuse)、误用(misuse)思维导图。

12

分班教学(Ability Grouping

我坚决反对分层教学、分班教学或男女生分校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等分层、分班,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是违背教育法的。外语教学中很早就做过实验,并不成功。国外搞分层教学的比例很低,比如美国只有不到 20% 的学校搞按学习成绩的分层教学。这是中国目前存在的很大问题,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但后天的学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13

三轮复习(Three-turns Revision

这点主要涉及中考和高考总复习的方式。不同于三轮复习模式和四轮复习模式,英语 “四位一体” 教学法更适合我国的学生。中高考的 “五三” 教辅材料是祸国殃民的,是题海战术,那些所谓的“真题”根本就不是原汁原味的,都是抄袭历年高考、中考的题。语言教学和训练提倡原汁原味,原创的语言材料,而非频繁使用使用过的旧题、废题。

14

选择题(Multiple-Choice Question

选择题就是特洛伊木马,打入中国语言教学内部。选择题包含一个正确答案和二、三个错误的干扰项,这种试题根本就不是语言的使用,而是辨认和猜测。选择题有三十多个缺点,优点很少,其中之一就是便于机器阅卷。很多人认为选择题客观,答案唯一,其实不是。

15

题型训练(Test Format Training

全国学校早早根据中高考试题进行题型训练。做太早太多的模拟试题,学生对这些题型和内容不敏感,导致学习没有动力。我们一直在呼吁减少或取消选择题型,多一些限制反应性题型,增加翻译题。

16

少教多学(Teach Less, Learn More

这明摆着是个谬论,完全违背常识和教学规律。我提倡精选精编,精讲精练,不是多讲多练或少讲多练,因为这是题海战术,任何形式的题海刷题都是错误的。

17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翻转课堂在国际上实行了一小会儿就被批得体无完肤、销声匿迹了,因为那主要是大学和农村边远地区,实在是没有好教师,搞的权衡之计,而且需要远程传输技术,成本极高,且无法互动。在中国有的机构在大肆炒作各种线上教育,大都是神话。

18

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代替说法很多,什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不一而是。但并没有哪个文件里提到过以学生为中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指导和辅导,否则就是失职。

19

学科英语(CLIL

就是说用英语教授其他学科,这是英美国家力推的项目。在中国,极少个别学校可以做,绝大部分学校不应使用英语教授其他学科。学科英语是双语教育的翻版和升级版,我本人主张双语教学,即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多使用英语,在必要时使用母语汉语和翻译手段。我反对双语教育,但在中国,母语是汉语,怎么能做英美那些英语语言国家移民的双语教育呢?

20

浸入式教学(Immersion Learning

浸入式教学指融入到语言环境中,但要有环境,并有时间保证。即使家长是英语教师,在家里搞浸入式教学也实现不了。浸入式是一个很大的陷阱。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创造语境。很多教材搞浸入式教学,采用二语习得理念,导致教学效益极差。但可在外语教学中尽量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多些互动交流,有条件可以做些英语课内和课外活动,或国外游学,进行一些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总而言之,不管是小学英语、初中英语,还是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还是要依靠正规学校的正规课堂教学,靠我们中国英语教师教英语。但目前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误导。

教师在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之后,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才会质疑,才是一名真正的好教师。这是一次化茧成蝶的过程,本次活动就是教师培训,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在职专业发展(CPD)。

最后,我主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基础教育底线意识:就是像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所讲,在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校教育是以课堂学科教学为主,以学习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聚焦大多数的中等生,推动和带动学优生和学差生。英语外语教学(TEFL)要采用聚焦形式(FonFs)的显性直接输入型教学(EDI),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outcomes)。

来源 | 包天仁教授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上的专家报告

转自:“同步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