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深耕作文教学,静待习作花开——记韶关市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2023/4/13 15:28:11  阅读:109 发布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之本,写作是生活的产物。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打造优质课堂、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31日上午,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夏治新老师,韶关三区七县的教研员及七年级语文教师齐聚韶关市第十四中学,参加韶关市七年级作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王艳梅老师主持活动。

首先,来自韶关市第十四中学的冯维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用心,笔下有情——作文怎样选材》的写作指导课。冯维老师立足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从一则公益广告学生谈观后感受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合理恰当地使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借助教材同步圈点勾画、互动工具、讨论板等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围绕中心“情”,从人、事、景、物等方面,唤醒学生的积累,丰盈写作素材;搭建支架让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拟列素材并展示成果。整堂课环节流畅,学生参与度高且情感主线鲜明,用心用情。

接下来,来自乐昌市梅花镇中学的罗银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妙用教材写作资源,构建作文评改课堂》专题讲座。

作文教学“难”在哪里?罗老师认为:一是学生写作素材匮乏,二是学生写作技巧缺乏,三是老师批改难。

基于以上三个难点,罗老师将自己工作室作文课题研究的成果从“明确妙用教材”和“构建作文评改体系”两方面进行展示。明确妙用教材的三点理由,提出要妙用教材的语料、素材、技法;从教材出发,积累技法,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板;提出作文的评改,要对标对表量化,逐一突破难点;细化评分标准,制定突破规划;要构建课堂新模式,提升学生素养。罗老师旁征博引,用精辟的语言、生动的案例阐述了作文教学要妙用教材写作资源,构建作文评改课堂,讲座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老师们受益匪浅。

评课议课环节,老师们肯定了两位老师此次的作文教学课堂和讲座,总结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优点。

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韩雪秋老师从教学环节、作文指导、教法学法等几个角度对冯维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韶关市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刘景娟老师捕捉了冯维老师课堂中授课教师、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用心”和“有情”。

老师们一致认为,冯老师心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内心饱含情感,善于倾听学生想法、引导学生发言,在师生互动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罗老师做到了三个“有”——有思考、有实践、有反思,从学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断优化作文评改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刘景娟老师小结本次教研活动。她认为,作文教学,首先应该以课标为纲,以课文为本;其次要发挥团队的智慧,集思广益,开展丰富多彩的习作活动;第三要及时评改并反馈,让学生写有所得;第四要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比如展示学生的佳作,推荐学生佳作到媒体发表,整理学生作品形成作品集;此外,还可以将作家请进校园,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书房等地方听相关讲座;最后,她鼓励老师们用心钻研,积极创作,做热情不减的语文老师,成为学生的习作榜样。

深耕作文教学,静待习作花开。本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方向,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开拓了作文教学新思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乘着教研活动的东风,我们将坚定步伐,在语文教学路上不断创新,与学生共赏最美的风景。

转自:“韶关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