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促发展 携手共进步——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8期活动纪实
2023/4/13 15:24:41 阅读:119 发布者:
教研促发展
携手共进步
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8期
4月11日,我们迎来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8期。本次大讲堂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专家总结和卢主任发言。
课例展示
本次大讲堂,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
《动物怎样生长》 林宏
林宏老师执教的《动物怎样生长》一课,通过对身边常见动物生长过程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到空气、水分、阳光、食物是动物生长的必需条件,主要运用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准备的资料也很充分,既有打印的纸质资料和书籍,又有平板的视频资料,课堂中以大量的
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整个探究过程先扶后放,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略有不足的是,这节课学生真正能进行实际观察的很少,缺乏直观的感受,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需要再提炼和丰富一些,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动物、植物、环境(一)》 朱录文
朱老师《动物植物环境》一课,围绕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大概念展开。通过“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探究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立一个“模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究“动物、植物和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三个活动。使学生知道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知道动物、植物基本生存需要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知道环境中的水、空气、阳光、温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动植物的影响,明白动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并能根据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分析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植物生存的作用。同时意识到珍爱大自然的生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生物与非生物》 魏晓春
《生物与非生物》这一课,魏老师从夏日河边图导入,让学生将图中内容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及问题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定义、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区别和关系、生物体的特点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生长发育、能呼吸、能新陈代谢、有应激性、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等特点。魏老师语言清晰,表达清楚,教学环节清晰,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内容的知识网络。
专家总结
山东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颜世萍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颜老师首先对三节课例的优点进行了分析:三节课例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并且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然后,颜老师提出了课例中值得讨论的地方供大家思考。颜老师表示,教师应该凝炼教学语言,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卢主任总结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卢巍主任对本期齐鲁大讲堂进行了总结。卢主任对本期活动表示充分肯定,特别是颜老师的点评,能帮助大家更快地进步。颜老师的建议有理有据,点面结合,非常有建设性,值得老师们学习。
同时,卢主任还对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规范清晰,讲述概念时要用简洁易懂的话语表述出来,让学生理解其涵义。
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教师要关注传统文化在科学教育中的融合。我们在科学课堂上从科学的视角去解读相关信息,既能帮助学生接受现代科学文化,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