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学科融合 赋能师生共成长
——2023年春季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二)
鹏程过风⾬,花⽊近清明。3月31日下午,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展示系列活动之“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赋能师生共成长”教研活动在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顺利开展。
此次教研活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旨在探索真实情境下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多种途径和可能,既有生动的跨学科课例展示,也有专业点评、说课和讲座分享,在沟通中传递思想,在交流中碰撞火花。
01
课例展示展风采
跨学科学习课例《诗集交流会》
陈静
在小小朗诵家们洋洋盈耳的朗读声中,孩子们对自己创作的精彩现代诗进行了自信地展示,一同展开的还有陈静老师的跨学科课例展示《诗集交流会》。陈静老师将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编辑学等相结合,通过诗歌朗诵家、诗集编辑家、诗集设计家、诗集推荐官等精彩环节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交流展示中回顾小组的诗集编创历程,总结诗集编创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陈静老师以五个小组的组名——向阳、博学、星辉、逐梦、奇迹为班级诗集《晨曦之梦》的五章,以学生黄子恒的现代诗歌《时间》,给孩子们种下一颗携手诗歌、把握人生的种子,发人深省,触动满怀。
*
逐梦诗稿
*诗集推荐官*
跨学科学习课例《绿》
盖文文
盖文文老师执教四下语文第三单元现代诗《绿》。课堂融合历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将语文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背景中,以寻找最美的绿色为主线。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视频、课件来分享展示历史之苔、自然之绿、文学之碧、艺术之翠、生活之青,带领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上认识、感受绿色的丰富多彩,并练习用诗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丰富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色彩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
*
丰富多彩的绿
*色彩之美*
02
课例点评促提升
诗歌润心灵 语文育人生
——探究部编版四下现代诗单元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刘娜
刘娜老师以《诗歌润心灵 语文育人生——以部编版四下第三单元为例,探究实施语文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为题展开评课。
刘老师从“在吟诵中感悟诗歌的情感”“在生活中跳出书本的局限”“在仿写中传承诗歌的热爱”三方面点评盖文文的课例《绿》,肯定盖老师带领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于生活中寻找历史之苔、自然之绿、文学之碧、艺术之翠、生活之青……将摄影、绘画融入语文学科,是最美课堂,也是最美的学科融合。
“明确目标,拾诗海一贝”“参与指导,撷诗为花蜜”“展示交流,悟诗歌魅力”是刘老师点评陈静老师执教《诗集交流会》的精彩之处。陈老师明确交流目标,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编辑学等相结合,与学生课堂中拾起诗海一贝。交流展示活动内容安排合理,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各展所能,充分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拔节生长的欣喜。
03
说课交流绽魅力
《短诗三首》说课
范艺毅
范艺毅老师以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现代诗《短诗三首》进行说课。基于学情,范艺毅老师开篇以精彩的朗诵引入,在教学环节中将“读”字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在低回吟诵中感受美,并在收集积累中获得经典诗文的沉淀。聚焦单元整体,在重难点的落实中着眼于园地交流平台及课后题的相关要求,扎实解决《知识与能力训练》中的小练笔。板书聚焦现代诗的特点及学生的课堂生成,从第一板块到作业任务的布置,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读出情韵,初步认识现代诗的韵脚、变音,了解现代诗歌形式自由、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配乐朗诵等引发学生品味生活,感悟诗歌情感,领略短诗之美。
《白桦》说课
邓辉龙
邓辉龙老师选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白桦》一课进行说课。邓老师基于学情,帮助学生感受和发现现代诗的一般特点,并尝试用诗的方式来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植物。引导学生自己写诗,变讲授为指导,架起儿童与诗歌的桥梁,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向往并积极去创作。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基于现代诗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组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
04
专题讲座研策略
小学语文“套餐式”作业跨学科融合设计探究
杨伟平
杨伟平老师以《小学语文“套餐式”作业跨学科融合设计探究》为题开展讲座。杨老师首先界定了“套餐式”作业的概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按照作业由易到难的程度设计“青铜套餐”“白银套餐”和“黄金套餐”,每个“套餐”都包含“知识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和“思维拓展型”作业,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作业“套餐”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套餐式”作业与跨学科融合可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范围,调动学生不同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接着,杨老师结合具体的作业案例和丰富的学生作品介绍了“套餐式”作业与跨学科融合的设计策略,指出教师要研究教材,依据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从人文主题中提炼学习主题,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从语文要素中确立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依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和作业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作业“套餐”。同时联结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综合多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结。
生活情境海纳百川,探究实践学以致用
——让语文学习走向真实世界
刘靖
刘靖老师围绕“语文跨学科学习有必要吗?”“语文跨学科学习跨什么?怎么跨?”“怎样设计才能获得理想的跨学科教学效果?”三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指出真实生活情境下的语文跨学科融合为孩子们搭建起走向真实世界的桥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老师的讲座鼓励年轻教师们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指向,以儿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围绕“主题”统整各类活动,打通知识和经验的通道,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多学科知识进行探索性实践。
刘老师最后提出,回到生活现场,引入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重建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以情境为场域,以行动为纽带,架通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05
活动总结明方向
教研最后,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科研处朱敏副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并作《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主题分享。针对“跨学科学习”如何聚焦到语文课堂教学,朱主任结合老师们执教的课例,提出要注重“学习主题内涵化、学习资源逻辑化、活动方式多样化”这几个方面,在展示中为学生赋能。同时提出,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时要坚持学科立场,围绕一个主题,找准跨界连接点,既要把握要跨的“点”,也要跨而有“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一场春雨,片片落红无数;一个下午,篇篇诗歌动人;一次研讨,丝丝诗意触动。在这个美丽的下午,老师和孩子们与诗的美丽邂逅,如俏立枝头的三角梅,静静绽放在校园中。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