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 2023《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与检测》新变化
《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与检测(2023)》(以下简称《解析与检测》)已发布。主要变化:1.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命题。2.内容解析中的物理实验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新分类,且体现实验变化。3.更换的试题呈现以下趋势性变化和新考法(1)趋势性变化:试题情境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于教材素材的试题题量增多。(2)新考法:渗透跨学科理念;综合应用题考查实验设计;通过测密度测量纸板的面积。
具体变化分析如下(变化对比内容红色字凸显)
前言变化
新增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2]6号)中进一步强调,“各地要认真落实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的规定要求”,“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要按照‘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变化
2023年 | 2022年 |
因此,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受具体教材内容的制约,同时兼顾我省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 | 由于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水平检测与选拔的双向功能,因此,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所要求的目标的程度。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受具体教材内容的制约。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的同时,适当渗透对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
试题整体难度系数为0.6~0.75,其中容易、中、难所占分数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 试题整体难度系数为0.6~0.7,其中易、中、难所占分数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
解读:
1.三维目标改换为新课标核心素养。由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换为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
2.今年试题的难度继续降低,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第一部分 内容解析变化由“渗透对能力的考查“变为“渗透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科学探究:无变化
二、科学内容:无变化
三、物理实验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类,体现新变化;
2023年 | 2022年 |
..... 学生实验包含测量类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这两类学生必做实验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旨在体现物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解释数据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
(一)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 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1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第一类:基础操作类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 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删除) 第二类:测定性实验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删除) 3.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 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新增) 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新增) 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新增) 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 第三类:探究性实验 1.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5.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关系 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解读:
1.对实验的考查依据新课标重新分类,由原来的基础操作类实验、测定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三类变为“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落地“双减”,减量提质。
2.实验更注重对操作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的考查,在实际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留心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动手,做到“知行合一”。
“四、能力目标”变为“四、核心素养目标”,内容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表述略有差异。
试题变化
(一)题量变化与更换
上册
第二部分 题型解析
题量由24道减少为10道,每个题型配2道例题,共更换4道例题,且所换试题均为2022年河南中招试题。
备注:删除题型解读。
第三部分 专题检测
考点解析共删除了2道例题,专题三、六均删除例2。专题检测更换52道试题,删除39道试题,具体如下:
专题 | 专题检测 |
一、声和光 | 由15道题减至12道题,第1、2、5-8、12题共7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二、质量和密度 | 由15道题减至10道题,第1、5、7-9题共5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三、运动和力 | 由17道题减至12道题,第1、4、7-9、11题共6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四、压强与浮力 | 由17道题减至12道题,第2、3、5-6、11题共5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五、简单机械、功和能 | 由17道题减至12道题,第4、5、8-9、12题共5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六、物态变化和内能 | 由16道题减至12道题,第2、5-8、10、11题共7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七、串、并联电路与欧姆定律 | 由15道题减至11道题,第1、2、5-7、9题共6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八、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 由18道题减至12道题,第1、6、8题共3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九、电与磁、能源与信息 | 由16道题减至14道题,第1、3、6-7、9-12题共8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解读:
本部分试题主要进行了约30%的新题更换与约50%的旧题删减;重点关注新增的压强与浮力专题压强估算题型,与简单机械、功和能专题动态杠杆平衡题型。2023年河南中考或有这些方向的考查。
第四部分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由5套减少为3套测试题,且均有部分试题更换。具体如下:
综合测试一 | 第6、15-21题共8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综合测试二 | 第1、4、6、8-13、15-21题共16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综合测试三 | 除第19题,其余20道题均为更换的试题 |
解读:
本部分试题主要进行了约50%的新题更换与约40%的旧题删减;重点关注新换题目情境灵活度高,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中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方法和方向发生了改变,均出现了一些新的考查方式,紧贴新课标,难度稍有降低。2023年河南中考或有这些方向的考查。
下册
第一部分 专项复习与检测
例题由49道减至26道,共12道题为更换的试题;检测题由119道减至97道,共45道题为更换的试题。具体如下:
题型 | 例题 | 检测题 |
填空题的分类与解析 | 由13道减至6道,例1、4、6共3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由32道减至25道,第2、3、6、7、9、12、22共7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析 | 由10道减至5道,例题均为更换的试题 | 30道不变,第1-3、6-9、12-14、16-18、25、26共15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作图题的分类与解析 | 由8道减至6道,例3、5共2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由25道减至12道,更换9道试题,仅保留第4、9、12题 |
实验与探究题的分类与解析 | 由12道减至6道,例5为更换的试题 | 由20道减至18道,第1-5、8、10、12、14共9道为更换的试题 |
综合应用题的分类与解析 | 由6道减至3道,其中例2为更换的试题 | 12道不变,第1-4、8题共5道为更换的试题 |
解读:
1.2023版《解析与检测》专项复习与检测部分总体题量减少,难度降低,但是综合性较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整体试题更加注重物理学史与古代科技文化,将原检测题中题干没有情境的试题更换,素材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作图题的难度相比去年,有所减小。
2.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结合新变化挖掘中国文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体现我国的新科技,2023年河南中考或有这些方向的考查。
3.3.在复习中要更注重回归教材,深挖教材,紧扣新课标。在试题的讲解中把新情境中科学的内涵和本质讲给学生。中考注重的是对知识本源、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教学中要重基础,抓应用,练综合。
第二部分 全真模拟检测
全真模拟检测由10套减少为6套,且均有部分试题更换。具体如下:
模拟试题一 | 第2、11、12、15-17、19、21题共8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模拟试题二 | 第1、2、4、5、7、9、12、13、15、16、18、20题共12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模拟试题三 | 除第18、19、21题,其余18道题均为更换的试题 |
模拟试题四 | 第2-8、10、11、13、14、20、21题共13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模拟试题五 | 第2、4、6、8、14、18、21题共7道题为更换的试题 |
模拟试题六 | 第5、7、9、20题共4道题为更换的试题;第18题增加第(4)问 |
解读:
2023年全真模拟检测由10套删减至6套;题目数量更换了50%;教材图片略微增加.重点关注全真模拟第五套18题实验题考查角度新颖,更加的注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23年河南中考或有这些方向的考查。
(二)更换的试题呈现以下趋势性变化和新考法
趋势性变化
趋势性变化1 试题情境注重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1.(下册P6第12题)我国古老的中医疗法——艾灸,是用艾条或艾柱熏烤人的穴位或特定部位。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时,有温热感,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艾条中的中药成分渗入人体的速度会______(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趋势性变化2 源于教材素材的试题题量增多
2.(上册卷一第6题)为了进行光学实验,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需要自制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一个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纸筒的另一端安装一个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满足条件_____时,从筒内经凸透镜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册卷二第17题)测量是生活和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物理课上,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按照甲方法测出该硬币的直径为_____cm,乙方法测出的结果_____(选填“误差较大”或“错误”)。
(2)(开放性设问)请写出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考法
新考法1 渗透跨学科理念
4.(上册P56第6题)如图甲是热敏电阻RT和定值电阻R的U-I关系图像。R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将RT和R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接在同一电源上。如图乙和丙。若图乙中加在两电阻上的电压URT :UR=m,图丙中IRT:IR=n,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m=
B.m>
C.m<
D.m=n
5.(上册P45第9题)如图所示是人走路的情形,可将人的脚视为一根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动力F的力臂l。
新考法2 综合应用题考查实验设计
6.(下册P48第3题)在生活中,有人认为上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1)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你用理论简要论证。
(2)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通过实验对这种观点进行辨析。要说明实验的主要器材、过程、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新考法3 通过测密度测量纸板的面积
7.(下册卷五第18题)小敏要利用天平、刻度尺、裁纸刀来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但厚度均匀的纸板的面积。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她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不断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她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纸板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纸板的质量m总为________g。
(3)用刻度尺和裁纸刀在纸板上裁剪一块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小纸板,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公式S=______cm2,计算出这块形状不规则的纸板被裁剪前的面积。
(5)请把本次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转自:“内黄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