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济南市汇波小学“明湖印象”课程问思辨专题教研暨中小衔接活动纪实

2023/4/13 11:25:39  阅读:122 发布者: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济南市汇波小学“明湖印象”课程问思辨专题教研暨中小衔接活动纪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济南市汇波小学特邀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院长钱锋及其专家团队相聚汇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明湖印象”课程“问思辨”专题教研暨泉城学区中小衔接会。历下区小学教研员丁素萍老师、泉城学区的领导及教师参加了会议。

《明湖柳》问思辨跨学科课程

springspring

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四位团队成员分别展示了问思辨跨学科课程的课堂。

第一节《《榫卯》》。研究员张悦老师从柳文化、“卯”字的由来、直到穿越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你会如何搭建自己的房子,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同学们在张老师的启发下,仔细揣摩,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制造,感受到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这节课创造性地打破学科边界,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受益其中,处处指向学生素养的提升。

第二节《送元二使安西》。课程专家钱锋老师以“问思辨”教学法带领同学们重新解读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诗人送别的仅仅是元二吗?元二是谁?唐朝人为什么出使安西?阳关在哪里?王维送别的仅仅是元二吗?钱老师一问三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历史探究。师生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关怀。钱老师的这堂素养大课令人备受震撼,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以“问—思—辨”方法贯穿课堂探究中,会让课堂生发令人怦然心动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明湖的三面柳》。 林良徵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了每个城市的特点是什么?市树市花是怎么来的?课上同学们先分析了济南的特点,思考济南为什么种荷种柳?辨析济南的柳与荷哪个更有代表性?济南为什么有了新的市花——平阴玫瑰。探究一个城市的“名片”到底怎么选择的?未来济南的名片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体会到一个城市的“名片”是时代精神的印记。

第四节《意象明湖》。杨红霞和杜敏老师带来的双师课堂中,老师提问:柳树的表现形式有标准吗?接着带领同学们挑战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不用笔怎么画画?同学们非常惊讶,原来还有无笔画!接着同学们用草木花卉拓印,用热风融化油画棒,用粘土创造自己心中的“明湖柳”。同学们说,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了不断变化、不断创造的艺术体验,杨老师和杜老师的课让每一个孩子沉浸在艺术中,大胆想象,不羁创作,每一个孩子在这节跨学科的艺术课上闪闪发光。

《从“认知论”看“问思辨”》专题报告

springspring

第二天下午的培训以校园舞台剧《老时光,新时代》开场,孩子们以生动的表演、铿锵的台词演绎了大明湖的前世今生,穿越千年,展示了泉城济南的新变化,剧情令人感动,场下不断爆发出热烈掌声。

万物启蒙研究院院长钱锋老师以《从“认知论”看“问思辨”》为题,为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现场培训。他从日本福冈正信的《奇迹的苹果》中种苹果的经历开始讲起,从知识到认知到良知,钱老师解释了我们如何认知?康德说是从直观到概念;伽达默尔说是从此刻到历时;怀特海说为了获取知识,先忘记知识。回归到“明湖印象”课程,我们体会到要让学生在明湖研学中从表象到思维,从体验到探究,让课程设计以大概念为前提,形成问题链、任务群、探究环。而我们的教学,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教学,而是应该通过问题的提出驱动探究,实现思维发展。钱锋老师博学睿智,有更高的教育思想,整场培训令老师们意犹未尽,如饮甘霖。

  

springspring

本次有关学校课程建设的专题教研不仅推动了汇波小学“明湖印象”校本课程的系统升维和深度转化,更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中小学一体化研究进程。所有参会领导老师不仅观摩问思辨课堂,聆听问思辨理论,还参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问思辨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教研员和泉城中学以及学片中小学领导教师的好评。

践行问思辨,把课程做深入,让课程建设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真正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