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英语课文教学,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2023/4/12 14:48:05  阅读:104 发布者:

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课文可以说是整个教材的核心之一。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虽然都强调核心素养、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也都是围绕课文展开的。不过,通过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等可以看出,现在的课堂好像并没有把课文作为核心内容来对待。

据我个人观察,这些课对于课文的处理过程一般是这样的:老师会做非常漂亮的 PPT,通过视、音频等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然后带着大家阅读文章。阅读课文时,基本不向学生解释有关的词汇、语法,只要求学生理解大体意思,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很快便过渡到了回答问题和讨论之类的活动上。一篇课文短短四十分钟就完成了,但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课文的处理过于粗浅,不够充分。因此,笔者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现实阅读与教学阅读的区分

对于课文的处理不充分可能和教师对现实阅读与教学阅读两个基本概念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阅读被看作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日常生活所需还是从事学习研究,阅读都是重要的日常活动。阅读的首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这给很多人造成一种假象,误认为课堂阅读教学也是为了获取信息。许多老师可能会说,我干吗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处理课文?只要学生能理解课文不就行了吗?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我们如果能区分现实阅读与教学阅读,结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现实阅读是英语教学力图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各类考试中,我们选择那些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阅读文章,以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现实阅读的能力。

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涵盖现实阅读的相关内容之外,还要包含更多的东西。教学阅读的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中的课文,它们的主要功能除了提供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提供语言的范本,供学生学习、借鉴和模仿,从而获得现实阅读所必需的语言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语言训练,这些都需要教学阅读的训练。所以,现实阅读是目标,教学阅读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或者手段。

混淆目标和手段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在高考应考中,很多老师热衷于搞 “题海战术”,将模拟考试替代必要的教学过程,就是因为目标和手段没有分清楚。区分好目的和手段,也就能区分现实阅读和教学阅读的区别,课文教学属于教学阅读的范畴,故不能仅仅局限于信息本身的层面。

精读与泛读的区分

精读与泛读是过去我国英语教学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始到现在一百多年间,逐渐积累、而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成功的经验。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似乎隐含着这样一种思潮:只要是过去的,就是落后的。我们对于前辈们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摸索了这么多年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没有给予充分考虑。按理说,课文教学应属于精读范畴。作为精读,它属于分析性的阅读,要做到字斟句酌。泛读同前面讲的现实阅读有相似性,目的在于获取信息。目前的趋势是:精读不精,泛读不泛。

现在课文的精读没有精到一定程度,而泛读应属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部分这一点也没做到。有时教师课外安排了学生阅读,但又不放心,还要带着学生再做题目或讲一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通过精读很好地实现目标、完成它的作用,导致学生不具备泛读的能力。

精读与泛读是相互配合的过程,而我们在对课文的处理方面没有进行充分的教学,这种现状的出现与我们的外语教学的一种基本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学生就能具备这种能力或知识。一周最多 3-5 节英语课,一节课 45 分钟,能有多长时间用在阅读上?这些时间都用来阅读能读多少内容?就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来说,那种所谓的让学生在课堂通过阅读获得语言的知识、具备阅读的技能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精读来强化英语教学,让学生更高效率地积累英语语言知识。

当然,不能弱化泛读的作用,只是要客观地认识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在我国外语教学的环境下,精读与泛读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功能,做到 “精读要精,泛读要泛”。

课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教学阅读的层次来看课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阅读可以分为语言、信息、思想三个层次。

语言层次

在现实阅读中,我们很少关注语言层次的问题,但是在教学阅读中则必须关注这一层次,就是要通过阅读要求学生体会、掌握、积累英语语言知识。

语言必须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课文就是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可以让学生体会、掌握语音、词汇、句型、句子结构、语篇篇章结构,这是语言的基本层次,词汇、句法、语法、语篇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重要,不能忽视。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在目前课文教学中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即 lexical chunks

我们可以把语言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词汇和句子,而对于一种语言来说,在词和句子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比方说 generally speaking, frankly speaking, honestly speaking 等等,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尤其是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之后,我们并没有把它拆分为单个的词,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所以国外的语言学家提出 lexical chunks 这一概念。从语言处理,即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角度来看,它是语言处理的基本单位。

那么,这些单位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们是语言处理单位。但我们在处理语言的时候,需要依赖大量的 “预制块”,就像盖楼一样,我们并不是一块砖、一块砖地叠加,而是使用大量的预先制作好的楼板等预制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建设的速度。同样,在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这些 “预制块” 越多,语感就越强,语言处理能力就越高,处理速度就越快,听、说、读、写的技能就越高。所以说学生积累的预制块越多,语感就越好,语言能力就越强,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带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那么,哪些语言材料算是 chunks 呢?现在教学中注重动词短语和习语,“look up, look for, look aftertake up, put off” 等等就是 lexical chunks,但是在原来的教学中,我们只关注这两种形式,事实上还有很多形式。其中一种就是因搭配关系而形成的各种固定用法,比如 “taxi driver, the day after tomorrow” 等。另一种是搭配,指两个词的共现关系,例如,动名词搭配:walk the dog, ask for advice, offer advice, take ones advice;形容词名词搭配:good friendclose friend 等。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意此类现象的教学与总结,这样总结形成链条,使这些孤立的表达方法之间形成有机的序列方式或者因果关系,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又有助于学生记忆,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搭配也是我们的课文教学一直忽视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搭配方式可以称为 “主题同现”,如前面的例子 “good friendclose friendhonest friendtrue friend” 都与 friendship 有关,友谊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认识一个人由 stranger acquaintance friend close friend,使词汇形成一个人际交往的词汇的链条,这些都在共同的主题中出现。如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做这样的总结和教学,学生的词汇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会成倍增长。

还有一点是所谓的句型,谈到句型,很多老师想到的是最固定的句式,例如,neither ... noreither ... ornot only ... but also ... 等等。但它涵盖的范围应该更广,句型叫做 “sentence frame”,即句子框架。学生掌握多了,语言能力就自然会增强。这些都是在具体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东西。

信息层次

简单讲,信息层次就是基于我们对语言的掌握来自然地获取意义,得到事实信息,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主题句,围绕主题句构成的序列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等。对于这些内容的总结有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国外的雅思试题,有时会给出一个框,然后来推导出其他信息,就是让人们理解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想层次

思想层次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让学生体会隐含的意义;第二,形成自己的评价与判断;第三,与作者形成心灵的对话,形成情感的共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以前在篇章结构上下功夫的话,我们在思想层次上做的还远远不够。

思想层次,就是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在思想层次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非常有好处。这要通过体会隐含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大的问题,这其中很多都与人文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重视思想层次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处理完语言层次、信息层次之后,教师就要对课文的整体进行挖掘与升华。教材中的语篇有很多都反映了人文思想,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从思想层面上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

以人教社高中英语第一册 Unit 1 为例。本单元的主课文是安妮日记,可考虑以下问题:第一,友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孤独的时候会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向人倾诉、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我们要珍惜友谊,善待朋友;第二,安妮为什么要把日记作为她最好的朋友,原因就在于纳粹的迫害,不得以而为之,这难道不能激发我们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痛恨吗?进而言之,我们中国人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而遭受的苦难与安妮的遭遇相比,有很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第三,安妮处在阴暗、狭小、封闭的空间,却没有失去对自然和美的追求,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讲,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语言本身很重要,但是不进行必要的升华,语言本身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现在的许多做法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地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对待,英语阅读教学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情感。

总结:第一,课文要尽可能按精读课来处理。第二,时间不允许时要有所侧重,即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所侧重。第三,要重视词汇块的教学和思想层次的教学。第四,重视学生的课文阅读,帮助学生选好材料,重视与课文的照应与衔接。也就是说,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让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文教学的效果。

来源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转自 | 英语教学与考试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