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会议,如何参加才能最有收获?

2025/8/22 8:49:28  阅读:12 发布者:

问题:“学术会议,如何参加才能实现学术收获最大化?

回复:

同学你好!看到你的问题,我想很多研究生都有类似的困惑,并且指向一个核心:我们只是学术小白,所以对于学术场合、学术发表流程如何运用不够了解。今天就来系统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

首先,我想纠正一个观念:学术会议不是学术收获的必要环节。很多同学一提到做学术就焦虑自己没有发表,所以就想参加学术会议,但这其实是小镇做题家思维在作祟。科研经历是一个更大的范围——给导师当研究助理、做学术翻译、参与会议发表、组织学术活动,甚至你的一些有学术导向的社会实践,都算科研经历。当然,会议发表是相对低成本的选择,甚至完全可以一个人搞定。所以大家普遍选择这条路,是有现实原因的,但不要因此以为它是唯一标准。

其次,如果你中了学术会议,我建议按照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来准备。前期,可以先写逐字稿并反复练习。但你讲的时候却不一定要照着念!我有一次在系里发表,我导师就教了我内容设计的“吸引力原则”——就是不把自己的论文当成一篇论文,避免按照methodfinding等论文结构来展示,而是把自己的发表(PPT和演讲)想像成“电影预告片”。如果你能通过10分钟的presentation让别人成功对你感兴趣,那就是非常优秀的发表了!

那么,在会议发表阶段(中期),我们要会“识人”:和你聊天的人有没有资源?Ta是不是一个爱聊天的人?适不适合继续follow?根据我的经验,和自己同组发表的人以及同龄人更可能聊得来!我在发表的时候还发现,来自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学生和我们一样会担心英语不好,反而和我有一些奇妙的共同话题。会议结束之后,可以写写follow up的邮件,分享之后的研究进展,就更容易被别人记住。

最后,我建议在会议发表时候,尤其重视自己提升一个特定技能:会议能训练我们用大白话讲清自己的研究。我们平时沉浸在自己的专业语言系统里,但会议场合必须考虑让更大的受众群体听懂我们的研究。这对投顶刊很重要,因为顶刊要求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能读懂。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意想不到的受众。我去做发表的时候发现,观众对我的研究中比较偏政治的理论不感兴趣,但对比较偏后殖民、性别的角度感兴趣。我也很惊讶,原来我的读者会对这些更感兴趣!

转自宇凡聊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