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瑞典学派及它的一部代表作——《货币均衡论》

2023/2/22 17:33:26  阅读:152 发布者:

瑞典学派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的奠基者为戴维森、卡塞尔和魏克赛尔三人,其中魏克赛尔,特别是他在1898年出版的《利息与价格》一书,对瑞典学派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在这本书中,魏克赛尔提出“自然利率”这个概念,以与市场利率(指金融市场的借贷利率)相区分。所谓“自然利率”(也叫“真实利率”),是指(按照庞巴维克的资本利息理论)原始生产因素(土地与劳动)不直接用于制造消费资料,而用于制造资本物以进行所谓迂回的生产时,实物资本的物质的边际生产率。它也可以设想为借贷不使用货币,完全由实物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利率。它大体相当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或通常所理解的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魏克赛尔认为,设若市场利率恰好与自然利率一致,则投资、储蓄、生产、所得及物价水平等均无变动趋势,即经济体系将维持在均衡状态,这时的市场利率,又称为正常利率或均衡利率。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体系的运行,完全由货币以外的因素决定,货币只起着流通媒介和计价单位的作用,货币因素对于物价是“中立”的,故又称为“中立货币”或“中性货币”。设若由于市场利率的降低或自然利率的提高,以致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则因利率的低落,资本品的价值(等于资本品的预期收益按现行利率的折现值)将上升,于是引起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张、投资超过储蓄、生产和所得的增长,以及物价水平上涨等积累性的经济扩张过程;反之,设若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经济体系将出现生产资料生产减缩、投资小于储蓄、生产和所得缩减以及物价下跌等积累性的经济紧缩过程。

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

瑞典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期间正式形成的。其主要代表者及其著作包括:(1)米尔达尔1927年所出版的《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在这本书中,作者在静态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加入预期(expectation)这一因素,强调企业家对未来的主观预期及不确定(uncertainty)和风险(risk)等因素在价格形成理论中的重要作用;(2)米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书中提出把一些经济变数,如资本价值、所得、储蓄、投资等区分为事前估计与事后计算两种,这两个概念成为瑞典学派成员进行所谓动态分析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理论分析工具,(3)林达尔在19291930年间出版的《货币政策的目的与方法》,书中对魏克赛尔的上述积累过程,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企图建立动态分析的期间分析法或序列分析法,来代替传统的均衡分析法。作者在米尔达尔的影响下,认为企业家的预期对魏克赛尔的积累过程有决定性作用:(4)1927年在瑞典成立的失业委员会及其成员于19331935年间所发表的报告书及附录:巴格(Gosta Bagge),《失业的原因》;阿克曼,《产业合理化及其效果》;哈马舍尔德,《经济波动的蔓延》:米尔达尔,《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约翰逊(Alf Johanssan),《工资与失业》:俄林(B.Ohlin),《货币政策、公共工程、补贴和关税政策是消除失业的工具》,以及由哈马舍尔德执笔的委员会的最后一次报告书——《消除失业的对策》,这些论文尽管在分析方法和使用名词方面有若干细节上的不同,但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受到魏克赛尔、米尔达尔、林达尔等理论的强烈影响,其结论极为相近;(5)伦德堡(E.Lundberg)的《经济扩张理论的研究》(1937年,伦敦),书中采用序列分析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

瑞典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以受到各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日益增长的重视,是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尖锐化分不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后的萧条持续很久,危机和萧条期间的失业情况超过了19世纪任何一次危机。经过短暂的复苏后,1929年又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设备开工不足和失业工人甚至在所谓经济高涨期间也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总危机阶段后,随着垄断资本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控制的加强,一小撮财政寡头利用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日益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借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在这种经济政治条件下,19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各种流派的静态均衡理论体系(断言经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下的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失业大军和过剩设备经常大量存在的事实面前,已日益无法自圆其说;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要求垄断寡头御用的经济学家为其创造“理论”依据,这使得当代经济学家不得不找寻某些新的途径。因此,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1)在承认市场自发的力量不一定能保证充分就业的同时,强调只要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就可以“消灭”危机和失业;(2)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危机“理论”,把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解释为由货币、心理、自然或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并为实质上是旨在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制造“理论”根据;(3)为弥补传统的静态均衡理论的明显漏洞,倡导与资本主义现实更为“接近”的动态经济学;(4)强调心理预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瑞典学派正像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其他流派一样,正是为适应当代垄断资本的上述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加上它与凯恩斯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分析方法理论结论和政策主张等方面有许多极为相同之处,所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瑞典学派的著作受到众多经济学家日益增长的重视。

需要指出,在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面,瑞典学派完全接受西方经济学其他流派的结论,如价值理论的边际效用说和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的边际生产率说和归与论等。对于经济危机问题,卡塞尔和魏克赛尔是投资过多危机理论的主要代表者,20世纪30年代瑞典学派的著作与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亦颇为接近。瑞典学派作为一个独特流派,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第一,更多地注重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并且将其理论与“反危机”措施极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大都直接参与瑞典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第二,倡导动态经济学,希望以此修补静态均衡理论的明显漏洞。第三,在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方面,倡导把一些经济变数,如资本价值、所得、投资、储蓄、成本等区分为事前估计与事后计算两种数值;主张用所谓期间分析(亦称过程分析或序列分析)来阐释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变化过程,以代替传统的均衡分析。第四,特别强调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米尔达尔的《货币均衡论》一书是瑞典学派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米尔达尔的一本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对他首创的事前估计与事后计算这两个概念做了较系统的论述。如上所述,所谓两个概念工具,已为瑞典学派成员普遍采用,成为这个学派的突出特点之一。借助事前估计这一慨念工具,他们在论述资本主义的所谓动态过程时,把预期引入他们的理论结构中,从而把资本家对未来经济前景的心理预期看作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米尔达尔自己这样说道:“假如本书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主要的贡献可能就是它首先提出了事后和事前的概念。”

本文摘自《货币均衡论》一书中译本序言,略作编辑

《货币均衡论》

货币均衡论

[瑞典] 米尔达尔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瑞典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米尔达尔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书中着重分析说明了瑞典学派创始人魏克赛尔提出的货币均衡的概念和定义,对于魏克赛尔货币理论中的某些问题和缺点做了一些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意见。作者对其首创的事前估计与事后计算这两个概念做了较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与反危机有关的货币政策问题。

作者简介:

米尔达尔是经济学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曾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瑞典政府经济顾问、瑞典商业部长、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主要作品有《货币均衡论》《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经济学说史中的政治因素》《美国的进退维谷》等。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