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史》|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
2023/2/15 10:55:07 阅读:163 发布者:
书名:《二战后的世界史》
作者:维恩·马克威廉姆斯、亨利·皮尔特罗夫斯基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定价:98元
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经历了特朗普时期美国疯狂的破坏后,究其根源,或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短短的70年间,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这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矛盾。
毫无疑问,过去30年最明显的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长,经济全球化让各个国家和企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密不可分。全球化为许多国家带来了繁荣气象,比如中国2021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全球化趋势也同样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高失业率,以及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
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阿以冲突仍在继续;“阿拉伯之春”又刺激了好战的伊斯兰势力的发展;核扩散(日本福岛核废渣排入太平洋)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俄罗斯不会再屈膝妥协,也不会再让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东扩计划得逞。与此同时,欧盟则被迫重新正视自己的使命及其有效管理成员国经济状况的能力。有许多国家(以拉美、非洲和亚洲国家最为典型)则疲于应付建立民主制度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准的挑战。
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绝非公平和友好的所在。局部暴乱和战争不断,许多人尚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求生之时,却有一些人在奢靡中享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社会现象?这些人类生存噩梦的根源和症结究竟是什么?《二战后的世界史》这本书就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起源,并试图通过分析近代国际关系史,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
1945年,二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英美为首的一方同以苏联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对峙,让蒙受损失的二战参战国千辛万苦争来的和平局面再度蒙上一层阴霾。它们之间在战后的摩擦迅速升级,演变成了一场政治冷战,很快转变成双方互不信任、猜忌不断和彼此仇视的军事对抗。二战之后的冷战,持续时间超过45年,成了国际事务的主旋律。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军事强国都在雄心勃勃地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政治同盟,将世界划分成了两大敌对阵营。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两者都声称自己的社会制度更先进,在全世界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争。
与此同时,这两大军事强国都投入了空前的军事竞赛。它们都认为国家的安全感有赖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并坚称对方的军备就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它们理所当然地建造了含有无数核武器的大规模军械库,其军事威力远超1945年投入日本的两枚原子弹。到20世纪50年代末,它们的军械库已经足以多次摧毁对方阵营,甚至还可能彻底让人类告别地球,但这些大国只是年复一年地囤积强大的武器,却不考虑这些东西对自己的祸害。等到它们终于醒悟,决定缩小自己的核武器规模时,才发现事态早已失控,一些穷国也已经有能力建造和投射自己的核武器了。
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僵局固然可以让双方暂时休战,却无法阻止它们资助代理战争——比如在朝鲜半岛、南亚和越南发生的战争。世界其它地区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卷入内耗不断的战争。自二战以来,全球已发生一百多起战争,其中许多属于小规模战争,虽然仅限于局部地区,使用的是常规武器,但也已经埋下了大型军事冲突的隐患。
另一个威胁人类福祉的根源在于富国和穷国之间,北部工业发达国家与南部发展中国家(或者冷战时所称的第三世界)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在南部国家中可以看到世界最低的生活水准、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教育水平、最低的人均寿命,以及最高的人口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因此,无数南部国家人民生活极度困窘,营养不良,疾病缠身,无法富足且有尊严地生活。他们的政府疲于应付,往往无力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有一些国家取得了一点进步,但大多数国家只能算是一息尚存甚至比以前更落后了。有许多这样的国家欠下了无力偿还的巨额外债,它们的债务威胁到了北部发达国家的金融稳定性。经济落后的局面导致南部国家政局更为多变,更易遭受强国的政治干涉和军事打击。二战以来几乎每场战争都发生在南部国家,这些国家用的都是工业发达国家提供的武器。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