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立项依据案例解读与分析
第7讲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要把优秀学者的申请书撰写经验和体会内化为自己的申请书的每一块内容,知易行难,其中的一两点能运用得当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如何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如果能看到优秀的申请书就更好了,从而看到差距,捡到他山之石。我们说,好的申请书,可遇不可求,即便是网上能down到的申请书,也不是真的就经得起推敲,没有任何破绽的。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立项依据的案例,看看自己的申请书能达到其中的第几层!
当申请人在立项依据里告诉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是十四五规划重点规划的内容之一,也是基金委重点资助的研究领域,再给出行业协会对未来5-10年的预测趋势直方图和发展路线图。然后,再分析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因素很复杂,其产生机制和内在机理还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研究1……,研究2……,研究3……,研究4……。也有学者提出,……,申请人认为综合考虑了……和……以及……,给本项目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但是……和……以及……很少受到关注,同时,在……和……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第三,申请人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综上所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以……为对象,提出……,研究……和……以及……,探明……影响规律,揭示………机理,为……和……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支持,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如果您看了这个立项依据后,觉得好文字,写得真好!那么,就不用往下看了,赶快动手重新组织立项依据的行文措辞和框架结构,在最终提交前短短的几天之内,会让您的申请书旧面换新颜,信心爆棚,获得资助的机会显著增加!
如果您的立项依据的脉络或者主线没有达到上述案例,那么,就不用往下看了,赶快打开电脑,重新审视申请书,把立项依据里每段的段首或者段尾的连接词再斟酌斟酌,力求函评专家一看就能明白申请人的起转承接,行云流水!
如果您觉得在如何引入自己的解决方案时,没有这个立项依据过渡的自然,不知不觉就被代入到申请人的逻辑陷阱里,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赶快让科研处退回已经在系统里提交的申请书,这里有重大修改,先享受一下天天老师经常说的申请书的逻辑,终于体会到了,有些上头啊!
能体会到立项依据的逻辑,说明有一定的造诣了,但是如果没有发现这里面的逻辑问题,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多数朋友可能存在的问题,立项依据里里通常会以同行没有关注某些问题,相关研究鲜见报道等,不是申请人要做的事情的理由,也就是说“没有”、“鲜见”≠我要做,逻辑对应关系不成立!看到这里,如果您的立项依据里是按照这个逻辑写的,在做要不要修改的决定之前,先想一想,如果函评专家恰巧也看到了这段分析,恰巧我就是这么写给专家看的,您说专家是给我可资助呢?还是给我优先资助呢?您呐,别想了!赶快改,优先资助不怕麻烦,千锤百炼修成仙!
经过上面的分析,您如果觉得有所得,对您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有提升,将不胜荣幸!
但是,如果想要符合每位函评专家的口味,成为一篇优秀的申请书,还差得太远!所以,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里所说,申请人还得稍微知道一些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才可以!
比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研究1,研究2,……,研究4”与“也有学者提出……”之间没有关系,不能认为前者支持了后者,反之亦然!再往深里细究,这两者之间不能作为申请人立项的依据,更不用说申请人在这个本来不成立的前提下,引导专家认为“很少关注”以及“鲜见报道”自然也是成立的,那么申请人的研究自然而然是顺理成章的喽!
很多学者和专家强调的前期研究基础,或者科学问题假设,其实就是上一段和大家分析的逻辑学上的A及B,从A的存在或者假设,推理B是存在的或者是正确的,立项依据的核心就是申请人要做什么,所有的文字就是围绕“要做什么”展开论述!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都付出了,做了前期工作,有付出就有回报,这点大家都清楚的,我还有那么多paper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是每个申请人都能像我一般能发顶刊哦,咱不是空手套白狼哦!
这里存在的逻辑陷阱就是,谁说“付出就有回报”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每年将近30万的申请量,也就只有17%左右的申请人得到了预期的获得资助回报,剩下的得到的是优中选优不予资助的回报。100%的申请人会认为申请了可能会获得资助,不申请肯定不会获得资助!但是,大家都把付出有回报这个大前提认为是真的情况下做事情。
如果要讲文字的效率,在提出问题之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这块,就应该十分简洁的三两句话交代即可,不用写那么多,比如您的研究解决了飞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加工,显著提升发动机的效率,就不用长篇大论,引经据典了,地球人都知道意义所在。函评专家急切的想知道申请人想怎么干?申请人花了很多篇幅谈研究的意义,谈其他人的研究,谈国外是怎么卡我们脖子的,这个问题有多难等等,把专家关在门外不得其门而入,阅读和获得信息的效率就太低了!
还有一周的时间,效率高的朋友都能重新构思并完成一份新的申请书了!
大家努力加油!
预祝看到本文的朋友实现从资助率0%突破到100%的转变!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