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青标书看似高分却被刷?评审专家揭露 6 个 “隐形致命伤”

2025/9/5 8:49:35  阅读:22 发布者:

一年一度的国自然标书函评工作结束了。

审了这么多年,虽然只是评审的国自然青年标书,但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几百份了。现在国自然标书的质量是越来越高了。一些国青标书从研究深度、研究创新性和文本书写上来说已经不亚于很多国自然面上项目的标书。

但是整体而言,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简单地汇总如下:

1.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很多人写标书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给领导交差。立项依据简简单单的一页两页,研究内容简简单单的一段两段。有的甚至连前期实验基础都没有,或者就是简单的一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连最基本的实验验证都没有。这种标书往往很快就会被毙掉。

建议:认真做科研、认真写标书。不想写就别写了,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评审人的时间。

2.科学问题不明确或过于简单空泛。

有的人立项依据写得很详细——国内国外进展写一堆,自己的研究基础也写一堆,但是却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很明确、很精炼的科学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他的一大段话才知道他是准备研究什么问题。

有的人则是提出一个大而空的问题,比如说“某某肿瘤的分子分型”。这样的科学问题是好问题,但往往已经有人做过了。如果你没有超过前人的样本量、或者超过前人的创新之处,这样的问题就是无效的问题。而且,这样的科学问题不是几十万经费就能解决的。

建议:根据立项依据和前期基础,精炼自己的科学问题,用一两句话表述,最好能和标书题目、摘要对应上。避免太大、太空泛的科学问题,尽量从一个疾病的一点(一个分子)突破、形成一条线(一条通路),精炼出这样的科学问题。

3.创新性不够。

有的人提出一个很简单、甚至别人已经做得很多的科学问题,比如把自己或别人已经研究过的科学问题换个疾病。这样的重复研究意义并不大,和好的项目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建议:还是要创新啊,哪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也是一种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如果能结合现有的研究热点,比如说各种程序性死亡、肿瘤微环境、蛋白翻译后修饰、表观遗传等,那创新性就上了一个台阶了。

4.研究内容过于简单。

有的人科学问题提得很好,但是研究内容过于简单,不足以阐明其科学问题。有的只有细胞实验,没有动物实验,没有临床标本的验证;有的则是做了一堆表型实验,却没有机制的探索和研究。

建议:要尽量形成完备的研究方案,正反实验、挽救实验,细胞、动物、临床组织样本各个层面的验证。从表型到机制,从基础到临床。

5.学术诚信问题。

现在学术诚信问题已经是学术界乃至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了。一些标书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学术问题。例如,一些申请者在列出自己是并列第一作者的文章时将自己的排名提到最前,这其实是很不智的做法。虽然有可能显得自己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很好,但是一旦被发现,基本上就逃脱不了C或者D的命运。

也有一些申请人在写前期基础的时候,将自己做的A疾病的结果换个名字,就拿来做现有研究B疾病的前期基础了。这种被发现的几率小一些。但是我这样的评审人,经常会把申请人提到的文章、论文等等都下载下来看看,所以往往一眼就能发现问题。我碰到这样的,基本上就是给D了。最基本的学术诚信都没有,怎么能放心让你使用纳税人的钱做研究呢?

建议:诚信是学术之本,不要耍小聪明,会被抓住的。

6.前期基础太少或太差或太多。

如前所述,有的申请者基本没什么前期基础,或者只是简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就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假说。虽然国青标书不要求申请人有前期基础,但别人有前期基础你没有,你让评审人怎么选?别人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期基础,你的前期都看不下去,你让评审人怎么选?因此,在这场优中选优的竞赛里,你必须把前期做好,能从你的前期基础里合情合理地推理出你的科学假说,这样才能说服评审人。

有的人则是前期基础结果太多了,基本上把研究内容都做完了。遇到这样的,评审人也没法给啊:都做完了,还浪费那钱干啥?

建议:尽量把前期基础做到最好,能引出你的科学假说,并且给你的研究留出余地。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推荐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