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项目“资料准备情况”撰写技巧
2025/3/27 14:00:09 阅读:76 发布者:
2025年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申报工作在有序推进,有的申请人已经在撰写本子的B表,本条推文是张老师关于教育部项目B表的系列推文,重点分享如何撰写“资料准备情况”。按照教育部B表的撰写顺序,这一条推文张老师该谈到这一点啦。关于资料准备情况,需要如何来理解呢?这就是要告诉评审专家,申请人为了研究所申报的题目,并不是毫无准备的,不仅具有厚实的研究基础,工作了很充分的资料准备,这些资料准备能够很好的在获得项目立项后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这样来理解就很很清楚资料准备该如何撰写了吧。但是光了解这个还不够,还要弄清楚哪些算得上资料?因为有的申请人弄不清这个,就开始随意撰写资料准备情况,结果同样是南辕北辙啦。所以,张老师一直建议要搞清楚之后再动笔撰写。
我们先一起看一下资料准备情况的资料都包括哪些类型,张老师认为包括文献准备情况、数据准确情况、资料准备情况、理论准备情况、方法准备情况、技术准备情况、模型准备情况、设备准备情况等等。这些都不固定也不是都必须要有的,就是要根据自己题目所需以及自己实际的情况来撰写。比如:自己的研究没有用到啥实证方法,那么就不能体现技术或方法准备情况的。在资料准备情况的写作形式上,张老师还是比较建议分条来撰写,也就是按照上面给出的类型,分门别类来撰写。当然,有的类型是可以合并的,如:资料数据准备情况,理论技术准备情况,等。是否合并,还是要看写到此处能够有多少版面啦。这就是很多事情不是唯一的,大家在理解并应用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当然,有的时候写到这里版面很紧张,张老师认为,为了节省版面,“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可以合并标题,如:(四)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这样就能够节省一行版面。也可以放在一起来撰写,这些都是没问题的。但是有一点,张老师要强调下,就是“前期研究基础”与“资料准备情况”的描述用语是不同的,有的申请人把资料准备情况写成了前期研究基础的味道,这就不对。
转自张夏恒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