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据说明国家社科基金的结项时间与质量、学科分布与特点

2023/12/29 11:11:46  阅读:114 发布者:

本文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数据,从总体、类别、学科、区域分布、系统及研究机构等视角分析结项优良率、结项周期等项目质量和绩效特征,并提出提升国家社科项目质量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0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西部项目结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国家社科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批准号、所在单位、鉴定等级、结项事件等。对相关机构进行统一处理,按目前机构名称只保留主要单位名称。根据批准号得到项目的立项年度、所在学科、项目类别,根据机构名称得到所在省市区。

1.2 研究方法和主要指标

利用ExcelSPSS 23.0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频数分析,此外,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及相关分析,以探求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影响结项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的主要指标包括: 结项数量、结项量优良率、合格率、免予鉴定率、研究周期等。

02

“十三五”国家社科项目结项的总体特征

2.1 “十三五”结项总体情况

根据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共鉴定项目21951项,其中,17778项获得结项,3277项暂缓结项,896项终止,总结项率为81%。在17778项结项项目中,1358项优秀,6047项良好,9502项合格, 871项免于鉴定,结项优秀率为7.6%,结项优良率为41.7%,合格率为53.4%。从年度变化看,随着结项数量增长,结项合格率增加,结项优良率则不断下降(见表1)

2.2 结项项目的研究周期分布

研究周期,指项目从立项到结项的时间长度,本文用结项年减去立项年加1来计算得到研究周期。经计算, 17778项结项项目的平均研究周期为6.38(见表2) ,周期最长的为12年,周期超过10年的有12项,周期69 年的达13734项,占比达77.3%5年以下的只有4032项,3年及以下的更是只有261项。根据国家社科项目管理规定,一个项目研究期限最长为5年,说明项目逾期情况比较普遍。从结项项目的立项年份看,“十二五”期间(2011-2015) 立项的有14944项,占总结项项目的84.1%;也有1357项“十三五”期间立项的项目完成了结项。

结项等级看研究周期,优秀等级的项目平均周期为6.26年,良好为6.33年,合格为6.49年,免于鉴定结项的为5.77年。除免于鉴定结项的项目外,结项等级越高,研究周期越短。卡方检验表明,不同研究周期的项目结项等级存在明显差异(χ2=414. 77P=0.0000.001) 。研究周期越长,结项等级越低。说明项目立项后应及早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项,不应该长期拖延,因为投入更多时间并不意味着研究质量的提升。

总体而言,作为级别最高、资助和影响最大的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质量存在隐忧。表现在:一是仍有近20%项目未能结项,相当一部分项目被终止,投入产出率有待提高;二是结项项目中,优良率不到一半,结项质量有待提升;三是结项项目平均研究周期较长,项目延期结项情况较为普遍。

2.3 不同类别的结项质量分布

结项数最多的是一般项目,占总结项数的50.3%,其次为青年项目、西部项目,重点项目结项数最少(见表3) ,这也与立项项目类别基本一致。从结项质量看,重点项目优秀率和优良率最高,优秀率达22.33%,最低的是西部项目,优秀率只有3.12%;重点项目的免于鉴定率最高;而西部项目的合格率最高。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原则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主要资助有较好选题以及较好基础的学者,尤其是重点项目,其承担者大多有正高职称,结项成果优秀非常合理。卡方检验表明,不同类型项目的结项等级也存在明显差异(χ2=945.58P=0.0000.001)

从研究周期看,重点项目研究周期最短,为6.28年,其次为一般项目6.29年,青年项目6.51年,西部项目6.54年。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相对更加年轻,在学术研究方面积累相对有限,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才能完成任务;卡方检验也表明,不同类别项目的研究周期存在明显差异(χ2=198.91P=0.0000.001)

03

结项项目的学科分布

3.1 学科群的结项分布

利用项目批准号区分各项目所在学科,共有23个学科有结项记录,另外,由于部分项目为重大转重点项目,无法判断所在学科,不予讨论。把23个学科分为人文学科群、社会科学群、经济管理群、法政学科群4个学科群考察(见表4) ,可以看到,4个学科群结项量均在2000项以上,但结项优秀率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的是人文学科群,优秀率为13%,接着是为法政学科群、经济管理学科群及社会科学学科群,后三者结项优秀率均在7%以下,尤其最后两者更是不到5%。免予鉴定结项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项目服务决策咨询的情况,统计发现,法政学科群和经管学科免予鉴定率超过平均水平,社会科学群则接近,而人文学科群最低,只有1.70%,说明人文相关学科难以直接为决策咨询服务。从学科群的研究周期看,最短的是经管学科群,平均研究周期为6.03年,其次为社会科学群、法政学科群,研究周期分别为6.34 6.39年;周期最长的是人文学科群,平均周期长达6.62年。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科群项目的结项周期也存在明显差异(χ2=628.15P=0.0000.001)

3.2 具体学科的结项分布

考察具体学科,结项量1000以上的有5个学科,分别是应用经济、管理学、法学、中国文学和语言学,其中,应用经济结项量最多,达1481项,结项量后5位分别是党建、世界史、人口学、统计学、考古学,其中,考古学结项量最少,只有179项。从结项质量看,优秀率最高的是世界历史,优秀率高达21.43%,其次为考古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优秀率都在14%以上;优秀率高于平均值的有10个学科,其中,7个为人文学科;结项优秀率后5位的分别是应用经济、社会学、体育学、民族学、人口学,人口学优秀率最低,只有1.60%。免于鉴定率最高的是国际问题研究,免鉴率高达14.84%,其次为政治学、党建研究、人口学、应用经济,后5位的是图书情报文献学、统计学、语言学、考古学、外国文学,其中外国文学最低,只有0.43%(见表4)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科项目的结项等级存在明显差异(χ2=1054.47P=0.0000.001)

从具体学科的研究周期看,最短的前5个学科是统计学、应用经济、管理学、理论经济、体育学,其中,统计学最短,只有5.89年;周期长的后5个学科分别是重大转重点项目、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其中,外国文学最长,为6.74年。总体看来,社会科学特别是应用型社会科学结项周期较短,因为此类项目研究具有时效性,而且可以通过免于鉴定结项方式结项; 而人文学科研究则需要长期研究,这也符合学科性质特征。

04

结项项目的地域和省市分布

4.1 不同地域的结项分布

从结项数量来看,东部地区结项数量达到9459项,占总结项数量的53.2%,西部次之,中部最少,分别占27.1%19.7%,这与立项数分布一致;从结项质量看,优秀率、优良率均表现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特征,总体表现为东部研究质量最高,中西部低,且与东部差距较大,不过免鉴率西部稍高于中部;再看研究周期,呈现东、中、西递增的特点,东部地区研究周期最短,西部最长,东、中、西三区域平均研究周期分别为6.32年、6.41年、6.48(见表5)

4.2 省市层面的结项分布

在省级层面,含新疆兵团在内的32个省市区平均结项数量为555.6项,结项数在1000项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湖北4地,其中,北京结项量最高;结项量不足500的有20个地区,其中山西、宁夏、西藏、海南四地不足200项,最少的兵团只有93项。从结项质量看,10个省市优秀率超过平均优秀率,排前5的是吉林、山东、黑龙江、河南、江苏,其中,吉林的优秀率最高,高达19.44,优秀率排名后5位的是云南、西藏、新疆、宁夏、兵团,其中后4位优秀率都在2%以下(见表5) 。从各省市的研究周期看,15个地区的研究周期小于平均周期,最短的前5位分别是西藏、浙江、山东、重庆、福建,其中,最短的为西藏,周期为5.64年,也是全国唯一平均周期小于6年的地区;周期最长的后5位是广西、新疆、宁夏、山西、甘肃,其中,甘肃的周期最长,达7.13年,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周期超过7年的地区。总体而言,各地区项目的研究周期普遍较长,相信随着国家社科项目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研究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

05

结项项目的系统和机构分布

5.1 不同系统的结项分布

从结项量看,高校占绝大比例,其次为社科院、党校、政府部门和军队院校,军队院校最少,只有250项。从结项质量看,高校、军队院校、社科院的优秀率均高于平均水平,最高的是社科院,而党校和政府部门优秀率低于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党校。从研究周期看,各系统较为接近,党校和政府部门短于平均水平,其中政府部门的研究周期最短,为6.11年,军队院校、社科院、政府部门的研究周期则长于平均周期,最长的是军队院校(见表6)

5.2 不同机构的结项分布

共有1118个机构有结项记录,从结项项目看,差异极为悬殊,结项数量最大值为307项,最小值为1,平均每个单位结项数量为15.9项,共有317个机构的结项记录为1;结项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社科院,也是唯一一个结项数量超过300项的机构,其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见表7) ,这些机构也是立项数较多的机构。

从结项优秀率看,前5位的分别是河南科技大学、山东省委党校、鲁东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结项优秀率在28%以上,不过结项量均相对较小。从研究周期看,最短的是西南政法大学,平均周期不足6年;最长的是兰州大学,周期为7.09年。总体而言,各单位结项数量与其结项质量存在正态分布特征,即立项量越小,结项质量越极端,随着结项量的增加,结项质量趋于中间分布。

06

研究结论和思考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的增加,虽然结项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未结项项目数量占比接近20%,还有不少项目未能结项,造成了国家投入一定的浪费;结项项目中,优良率不足50%,并且优良率出现下降,说明整体研究质量有待提升。结项项目平均研究周期为6.38年,说明项目延期情况比较普遍。

从学科而言,人文学科结项优秀率最高,周期相对较长;应用型学科免于鉴定结项率较高,周期相对较短,但结项质量相对较低。从区域而言,从东到西3个区域的结项数量和质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研究周期则呈上升趋势。具体省市而言,山东、吉林、江苏等地区无论结项数量还是质量均表现良好。从系统而言,高校占据了结项项目绝大部分比例,其次为党校和社科院;高校的研究周期也较短,结项质量较高,而政府部门的结项数量不大,但周期较长,结项质量较低。从机构看,结项量和质量存在极端情况;从核心机构情况看,结项数越多,项目平均研究周期越长。

本文来源:《江苏科技信息》20235月第15期,原题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的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作者:吴文钰,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科研评价,科研创新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转自:“选题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