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深度访谈研究的论文撰写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3/2/21 13:52:32  阅读:211 发布者:

—本文来源—

徐志杰,汪洋,钱熠.深度访谈在全科医学研究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8.(点击文题阅读原文)

深度描写与诠释

研究者在撰写深度访谈论文时,常面临研究结果过多、难以凝练和整合研究结论的挑战,特别是当目标期刊对于字数的要求较严格时,这一问题将变得十分突出。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写作中的深度描写和深度诠释。深度描写,意为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描述,使用充足的资料作为研究结果的支撑。研究者通过不断修改编码本,选择经过反复比较后确定的最合适的素材在论文中合理呈现,舍弃与核心结论关联度较低的资料,准确说明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深度诠释则是在深度描写的基础上,把焦点放在研究对象的行动(如动作、语言或表情等)折射出的社会生活世界的意义解释之上,与读者达到深刻共鸣。

研究者态度与立场

定性研究的论文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风格来撰写,除直接引用的受访者的陈述外,论文的语言要避免过于通俗化和口语化。研究者要做到客观真实地呈现研究结果,避免主观臆断,当访谈资料的表述较为模糊时可组织重复访谈进一步明确受访者的观点。在阐述研究结果时,研究者在态度上应当与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经历保持适当的距离,注意避免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评价。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追问自己的研究目的、理论假设和资料的可靠性,与前人研究的理论和结果相比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者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尽可能排除先入之见,对于关键性的研究结果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避免下过于绝对的结论。

研究报告的修正

深度访谈的研究过程是较为漫长的,在长时间的资料分析和写作中,研究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偏离研究目的与核心问题。在深度访谈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访谈记录和笔记,但简单地将访谈资料罗列出来并归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资料的分析和报告撰写中,重要的不是积累和罗列资料,而在于确认哪些资料与研究目的最为相关,在合理归类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地报告研究结果。为此,研究者要不断提醒自己要阐述什么内容、如何做到清晰阐述、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是什么、引用的资料与解释是否相匹配等问题,在写作时将不断修正原本认为有价值但经过反思和比较后发现无关紧要的内容,因而对研究报告的修正往往不是停留在字句层面的简单编辑,而是选择更合适的资料,重新组织语言予以阐释。

充分介绍研究背景

深度访谈研究往往针对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或人群而开展,因此在文章的引言部分充分介绍研究背景对于读者理解深度访谈研究的结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研究的内容,研究者可以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介绍研究背景:

01

政策背景,介绍国家层面的政策(如“分级诊疗制度”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地方层面政策(如“慢病一体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02

地域环境,介绍国家、地区、社区或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03

核心概念,介绍研究对象特别是专业术语的定义与价值(如“非必要药物”)。鉴于国内医学类学术期刊有着较为严格的整体篇幅限制,研究者除了可以在引言中加入简要且必需的背景内容外,还可以选择在文章的讨论部分中结合研究背景对研究结果加以说明。

其他常见的写作问题

近年来,全科医学领域深度访谈研究的投稿量逐渐增多,其中部分论文的撰写问题具有普遍性,研究者在正式投稿前检查此类问题有助于减少同行评议中的负面评价。

我们梳理了以下5类常见问题:

01

在同一个研究发现中过多摘录和引用受访者的访谈语录,造成研究结果难以清晰呈现;

02

作者对访谈结果的阐述和解释过少,无法提现研究结果的深度;

03

被引用的受访者访谈语录与作者对其的解释在含义上有较大出入,或后者仅是前者的简单重复;

04

没有说明被引用的访谈语录对应的受访者身份信息;

05

将所有访谈得到的主题均予以简单量化,根据受访者提及的内容做频次分析来说明研究结果。

常用的定性研究报告规范

COREQ

20079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Tong等人制定了《定性研究统一报告标准》(COREQ),该规范将所有的项目分为研究团队和过程反映、研究设计、分析和结果三大类,其中共有32个报告条目。研究团队和过程反映所包含的8个条目要求研究者报告他们的身份、教育背景、职业、性别、经历和培训情况等个人特征,及其与受访者的关系;研究设计所包含的15个条目要求研究者报告研究使用的理论框架、参与者的招募方法和数量、访谈的场所、受访者的一般特征、访谈的时长、资料收集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有无开展重复访谈等;分析与结果所包含的9个条目要求研究者报告编码方法、有无参与者反馈、呈现引文、资料和结果的一致性、是否清晰呈现了主要和次要主题等。COREQ核查表不包含适用于其他类型研究的、通用的标准,而聚焦于报告定性研究的条目,因而使用COREQ核查表可以促进深度访谈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SRQR

20146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OBrien等人制定了《定性研究报告标准》(SRQR),该标准包含21个条目,为完整报告定性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建议。相比于专为深度访谈研究和焦点小组研究而开发的的COREQSRQR适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具有更高的广泛性。在 SRQR6个部分中,“标题和摘要”分别为撰写定性研究的标题和摘要提供了建议;“引言”要求研究者回顾前期研究和理论,并阐明研究的目标和问题;“方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研究范式、研究者的特征和反身性、环境、抽样策略、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资料分析等11项内容;“结果或解释”要求研究者完整地展示研究结论与依据;“讨论”要求研究者将研究结果与之前的工作、影响、可转移性和对该领域的贡献进行整合,并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其他信息”要求作者说明有无利益冲突与资助来源。SRQR 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规划和布局深度访谈研究,确定最适合他们的研究的范式和方法,并仔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过程和决策,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转自:“中国全科医学学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