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博士论文选题创新点的思考,这几点让你茅塞顿开

2023/2/8 15:30:11  阅读:183 发布者:

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要有创新性,或者解决了某一工程实际问题,或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但任何一种创新往往是具有批判性的,是在否定某些现状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否则创新就失去了针对性。可以说,创新就是否定后的一种肯定,创新离不开批判。但某些选题报告对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深度不够,未能充分剖析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批判不足,致使评审专家难以对学位论文潜在的创新点作出准确的评估。

关于选题报告的创新点论证模式

创新点是推动选题报告撰写的原动力,选题报告需要充分论证其研究工作的原创性;而创新点又来自于实际需求,来自于某一专业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应当首先从某专业研究背景入手,从中提炼出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领域难题提出选题报告的相关研究内容;最后,再针对研究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现状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来论证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如图1所示,其中存在两个闭环环节:

闭环1,领域难题→研究内容→领域难题,即以领域难题为出发点确定相关研究内容,而这些研究内容又能解决上述领域难题;

闭环2,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即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开展研究现状分析工作,而研究现状分析结果又能佐证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图1选题报告创新点论证模式示意图

在选题报告实际撰写工作中,当这两个闭环结构被破坏后,选题报告的严谨性将会丧失。

对于闭环1,闭环结构被破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领域难题空间大于研究内容空间,即选题报告确定的研究内容不能解决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适当压缩领域难题空间;二是研究内容空间大于领域难题空间,即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当中有一部分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缺乏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适当压缩研究内容空间。

对于闭环2,闭环结构被破坏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研究内容空间大于研究现状空间,即研究现状的分析内容不能涵盖所有的研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进一步丰富研究现状分析内容,补充尚未被论证研究内容的研究现状;二是研究现状空间大于研究内容空间,即研究现状分析的部分内容并不是选题报告特别关注的研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精简研究现状分析内容,删除不必要的、与选题报告研究内容无关的研究现状分析内容。

“研究背景→领域难题→研究内容→研究现状”这一撰写流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方面,按照创新程度可从五个层面从低到高论证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第一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类似问题被解决的先例,这是最低层次的创新,只是表明某一具体工程问题尚未被解决;

第二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工具作为指导,此时不但具体工程问题未被解决,还缺少一定的实现工具,如软件平台、设备等,相对于第一层面的创新性,该层面的创新性稍强。总起来讲,第一、二层面的创新性较弱,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等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三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技术作为指导,如相关的工艺、规范等;

第四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方法作为指导,如相关的工作流程、分析思路等。第三、四层面属于中等程度的创新性,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一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第五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主要指理论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方法,该层面的创新性最强,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博士研究生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研究现状分析就要从这些层面出发为选题报告拟开展的研究内容确定其创新程度,研究生也需要根据其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创新程度确定相应的研究内容。

转自:“学术国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